4月22日至23日,“宜”跃千年网络媒体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西宜春市举行。活动期间,由中央主流媒体代表及网络名人组成的采风团深入上高县、高安市、丰城市等地,聚焦元青花、青花釉料制作技艺、洪州窑陶瓷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参观采访,旨在全面挖掘和宣传这些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
蒙山银矿遗址
活动首站,采风团来到了位于上高县南港镇的蒙山。这座海拔千余米的山脉,不仅风景秀丽,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蒙山古银矿遗址,历经宋、元、明三朝,开采长达160余年,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遗址内,20多个古银矿矿井、冶银场、古书院等遗迹掩映在茂密的林木之中,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堆积如山的矿渣,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仍显现出其厚重的历史感。
上高县博物馆馆长刘清华在蒙山银矿炼渣上介绍
蒙山银矿炼渣上长出野花
据上高县博物馆馆长刘清华介绍,蒙山银矿炼渣遗存丰富,总量达上百万吨,反映出当时庞大的冶炼规模。据推测,高峰时期冶炼户不少于8000户,从业人员约4万人,形成了采石、冶炼、铸银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这在国内古银矿遗址中极为罕见。2013年,蒙山古银矿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花釉料展示馆
上高县建县已有1800余年,悠久的历史不仅镌刻在蒙山古银矿遗址、大观塔等古迹中,更蕴含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青花釉料制作技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珠明料,又称石子青,经过水洗、煅烧、筛选等复杂工序后产生的青花釉料,勾勒于泥坯之上,经窑火淬炼,便能诞生出精美的青花瓷图案。而珠明料主要分布在上高新界埠镇等地,尤以堆峰村为多。
据堆峰村党支部书记晏俊华介绍,早在明洪武年间,堆峰人便掌握了捡料技术。起初,石子青主要用于染布,后来销往景德镇用于制瓷。久而久之,堆峰人学会了石子青的冶炼技术。然而,如今掌握这一技艺的人已不多见。
青花釉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晏木然(左一)讲解青花釉料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展示堆峰人的创业故事及青花釉料制作技艺,2023年,堆峰村精心选址,搭建了青花釉料展示馆。该馆与村内的古建筑、战地医院等历史遗迹连点成线,共同构成了村里的古色文化名片。自展示馆建成以来,吸引了大批参观者慕名而来,非遗传承人晏木然及其儿子晏学荣便在馆内担任讲解员,向参观者详细介绍每道工序的要点。
晏学荣表示,石子青的煅烧过程全凭经验,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都需要精准把控。近年来,由于石子青资源日渐稀缺,他们开始从各地收购,并在家中进行淘洗和煅烧。晏学荣积极传承父亲的技艺,并将传统的炭烧改为电烧,实现了温度的精准控制,不仅提高了釉料的品质,也推动了技艺的创新发展。
每一处遗址遗迹、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是上高这片土地历史变迁的见证,需要人们精心呵护。近年来,上高县深入挖掘文化富矿,扎实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对具有历史价值、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古遗址进行保护修缮。同时,通过举办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建设“非遗工坊”、培养非遗传承人等举措,积极推动非遗传承创新,促进传统工艺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助力县域文化经济的发展。(文/图 汪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