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九江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精准帮扶、宣传资助政策、强化资助成效四个方面,努力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
健全工作机制 夯实资助工作“支撑点”
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将资助育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形成“体系全、范围广、力度大、关怀深、服务优”的工作格局。优化学校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二级学院紧密协作的层级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出台《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工作实施方案》等9项制度文件,畅通奖、贷、助、补、勤、免、偿“七位一体”资助渠道。定期深入学生群体,倾听广大学生意见和诉求,解决困难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学习、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帮扶,努力构建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
落实精准帮扶 聚焦纾困解难“发力点”
完善“学校—职能部门—学院—学生”四级资助认定体系,每学期开学与每月月初动态认定、调整资助等级,建立并更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及时给予困难学生经济资助。利用数字化迎新系统开展新生调研,了解新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入学困难情况,畅通“绿色通道”和“新生入校政府资助项目”,保障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校。每年投入60万元左右专项资金为困难学生购置御寒棉衣、补助回家路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和临时困难补助、为孤儿学生减免学费等,建立立体化全方位资助体系。积极落实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工作,发生疫情、洪涝、地震等灾害时,第一时间摸排受灾学生,及时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开发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和实践基地,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每年为学生发放勤工助学资金近60万元。在新生军训、中秋节、春节、考研、毕业季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学生慰问,传递学校关心关怀。针对尚未就业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开展就业“精细化”“专业化”精准帮扶。日常做好各项资助工作,将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有机融合。2022年,学校奖助学生8000余人次,奖助金额近3000万元;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5000余人,贷款总额4700多万元。
宣传资助政策 传递资助育人“关键点”
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通过校园网、新媒体等平台,积极宣传党和国家资助政策和资助案例。通过家访、受助学生回乡宣讲、资助信息推送、资助热线等多种渠道,宣讲国家资助政策,为学生和家庭答疑解惑、提供帮助,扩大资助政策传播覆盖。日常积极宣传国家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相关政策,鼓励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鼓励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征兵号召,参军入伍,为国家强军建设输入优质人才。今年以来,学校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普及预防电信诈骗和“校园贷”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金融安全防范意识。
强化励志成才 瞄准资助育人“落脚点”
坚持学生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面向在校生和毕业生广泛征集获奖受助学生优秀典型事迹,充分挖掘在国家资助政策支持下,受助学生自立自强、感恩励志的感人故事,培养互助友爱、共同进步的和谐意识,形成全员育人合力优势。设立“大学生年度人物”“叔子爱莲奖学金”“‘万心蕙-王霈’十佳师范生”“优秀学习标兵”等重量级奖项,培育塑造模范典型,发挥优秀学生榜样引领作用,传播资助育人正能量。深化励志教育,新长城九江学院自强社是以受助家庭困难大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团,2006年成立以来组织了“善行100”“感恩东林”爱心帮扶、“十佳自强大学生”评选和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充分展示励志学子风采,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奋发进取、自立自强。强化感恩教育,设置“勤工助学岗”和“学业警示帮扶岗”,引导受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业指导等志愿活动。开展“感恩九院”主题教育、“书香流转·行远启航”毕业季书籍捐赠、“爱心包裹”助力乡村振兴等特色活动,在公益实践中培养学生感恩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受助学生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回报社会。加强受助学生品德修养,开展青春励志和榜样的力量宣讲会、各类奖助学金座谈会等活动,为受助学生搭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平台,引导受助学生将受助思源、获奖思进、传递爱心、回报社会的资助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 魏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