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乡养中药鸡,直接、间接带动近700人就业,带动1800余名学弟学妹在项目基地勤工俭学,9所高校120余名学生在基地实习就业,累计捐资助学20余万元……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种植与养殖大力支持,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22级研究生姚金玲开启了“中药养鸡梦”,以特色养殖业助力乡村振兴。
“我出生于西南地区偏僻的贫困农村,从小在老家的药灵山上放牛。”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姚金玲将创新项目命名为“药灵鸡”。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姚金玲发现,健康绿色的鸡肉市场很少,且存在鸡苗存活率低、用药率高,用户买不到无激素鸡,分销户价格波动大等痛点。针对这些痛点,姚金玲带领团队经过1100余次杂交育种的探索实践,最终形成了具有红肉发达、鸡胃小、重量大、成活率高等优势的“药灵鸡”。
实现良种繁育是姚金玲“中药养鸡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真正将专业所学和中医药文化赋能于养鸡业的绿色生态发展。
“给鸡喂中药,代替疫苗、抗生素、生长激素。”姚金玲的这一脑洞大开的想法,备受质疑,也引来不少嘲笑。
姚金玲介绍,在大健康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在烹饪食物的时候会搭配一些中药材,形成药食结合的“药膳”。那么,如果将中医药直接用于鸡的生长,是否会更进一步实现“寓医于食”?
于是,姚金玲坚定信念,带领团队考察中草药种植基地,在经过600余次药材成分配比实验后,他们结合云南特色民族医药傣医药和彝医药,采用39种云南本土道地药材,研发出了6种中药配方替代部分疫苗,3个中药配方代替生长激素,以中药汤的方式喂鸡,就可以将平时药膳中所用的药材成分融入到鸡的成长全过程,从而减少激素含量,提升肉蛋质量。
此外,项目团队还创新区域化融合模块养殖模式,即制定8个月的养殖周期,划分出8个地块,每一地块种植不同的中药材,实时调整喂养时间配方,每一只鸡都要经过8个地块的养殖才能流向市场。
项目团队还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其中,为每只鸡佩戴溯源计步器,生成专属二维码,能溯源到其出生时间,每日饲料种类和配比、运动步数等都能一目了然,让人们吃得放心,也为云南省制定了中药种植和养殖鸡结合的技术规范。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百姓共同致富,项目团队与全国126个县市区农户合作社合作,其中,在云南中医药大学一直挂包帮扶21年的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开展合作社养殖,为其分发培育好的脱温鸡,并提供专属中药配方和养殖技术指导,实现人年均收入增加1.3万余元。
“上山种药,下乡养鸡”,姚金玲致力于做一位中医药新农人、非凡养鸡的定义者。(文 李薇薇 马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