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天工开物》:一部近400年前的“百科全书”为何再掀热潮?
来源:新华社  |  2024-09-05 11:50:43

       新华社南昌6月5日电(记者陈毓珊)以书为帆,航及四海。雪鬓霜鬟的宋应星逐浪而去,帷幕款款而落,掌声经久不息。5月31日至6月2日,随着舞剧《天工开物》在江西南昌完成预演,曾沉寂于乱世的佳作,再次令人心潮澎湃。

  由导演陆川执导,江西文演集团、北京舞蹈学院共同出品,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北京猿动力泛娱文化集团、中共分宜县委宣传部联合出品,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影响世界的江西”系列舞台剧的开篇之作——《天工开物》一经亮相,便掀起一阵“热辣滚烫”,上千个座位场场座无虚席

探秘《天工开物》:一部近400年前的“百科全书”为何再掀热潮?

舞剧《天工开物》剧照。新华社发

  “铁马金戈之下,大地生灵涂炭,无尽雪花散落,道不尽宋应星怀有救国之抱负却无力回天的悲怆之情,深深感染了我。”一身古风装扮,酷爱“二次元”的Coser(角色扮演者)周罗焱精心挑选有“仪式感”的穿着,走进江西艺术中心大剧院,走近一段明清之交的历史。

  “宋应星六试不第,每每赴京会试,沿途走访水田旱地、实地考察生产现场、手工作坊,眼观、耳听、口问、笔录,随时随地将所见所闻记录并描绘下来。”江西奉新县宋应星纪念馆馆长许彬彬说,《天工开物》有上中下三卷18篇,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痴迷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此书虽“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却被不少人称作“十七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农业手工业百科全书”。

  从“一页白纸”到“一段文字”再到“一幅绘画”,最终组成了《天工开物》这本巨大书卷:错落有致的书页,在推移、旋转、组合、分离之间,变幻构建极具张力的隐喻空间;音乐在灵动与恢弘中切换,色彩在简朴与厚重中流转……一本书在舞台上“活”了起来。

探秘《天工开物》:一部近400年前的“百科全书”为何再掀热潮?

舞剧《天工开物》舞台布景。新华社发

  从农夫耕种、织女养蚕、酒曲制作到工人冶炼,打铁、抽拉风箱、麦浪、浇筑、劳动号子等声音融入音律,人民劳作的自得惬意被舞者欢快演绎。在书中找寻人物,用人物支撑舞台。青年宋应星的扮演者魏伸洲告诉记者,中场过后,色调由明转暗,六次落榜如梦魇般缠绕,从激动、失落、生气到失望、麻木,截然不同的情绪更迭,将观众深深带入宋应星的挣扎与醒悟。

  “《天工开物》是一本百科全书,看似冰冷、科学、理性,但其中蕴含着一种滚烫的精神。”导演陆川说,“宋应星作为一个时代的‘逆行者’,肩负起一个民族的重任、文化的重任,这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发扬的精神。我们希望用影像去衬托那个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也希望家长带着孩子们来看一看,300多年前这样一个读书人,怎么去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

  同一个舞台,同一个角色,青、老年宋应星的扮演者用舞蹈讲述不同的经历,又在同一种精神下交融。老年宋应星扮演者马蛟龙告诉记者,代表着青、老年宋应星信念传承的手握之笔的交换,在排练时出了不少状况。“有一次青年宋应星把笔一摔,我就突然找不着了,满地找笔之余还得靠舞蹈动作撑住场面,那时心里就想,千万不能再在观众面前出现这种情况。”

探秘《天工开物》:一部近400年前的“百科全书”为何再掀热潮?

舞剧《天工开物》剧照。新华社发

  “电影在搬上荧幕的那一刻就离开了我们创作者,不可能再有任何修改。而舞剧是一个‘生长’的过程,除了有不同的‘状况’发生,观众的反馈、专业人士的判断等,点点滴滴都被消化吸收,让这部剧变得更加茁壮。”陆川说,“每一场表演都是独一无二的。”

  “演员们的青春力量,激励着我们沿着宋应星的脚步前行,在这里我们寻找到了工匠精神。”江西文演集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练红梅说,“作为‘影响世界的江西’系列舞台剧的开篇之作,舞剧《天工开物》用舞台艺术的形式让江西的‘古色’文化得以‘活化’。我们也将持续聚焦有国际影响力的题材,推出更多有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作品。”

  据了解,7月起,舞剧《天工开物》将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苏州、厦门、武汉、成都等全国多地开启首轮巡演。(参与采写:王晓震 实习 曾振刚)

编辑:钟薇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