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2000多个日夜,中国电信江西萍乡分公司“云野班”班长王云野从省级贫困村上栗县赤山镇大院村辗转到“十四五”省定点乡村振兴重点村——湘东区麻山镇横岗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许是因为名字中有个“野”字,工作地点长时间在乡村野外,加上工作思路开阔如田野,工作作风泼辣而狂野,王云野的名字渐渐被“野书记”这一称呼代替。
忆起初到横岗村的情景,王云野连连摇头:路稀烂,吃水难,无任何集体产业,村民似乎个个装了一肚子怨气和怒气。
王云野(左一)走访村民听取意见
那时,为尽快修复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王云野建议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逐家逐户上门走访,让村民先把肚里的牢骚发出来、怨气吐出来。
连续两个月的挨门串户走访和80多场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屋场贴心会后,村民才“吐槽”完所有烦心事,问题意见一箩筐,主要集中在道路破损、饮水困难和村庄环境脏乱差等方面。
说干就干,驻村工作组成员发挥各自优势,先争取到三个基础设施项目,立马进行村组道路改造。为了抢进度,王云野多次与村干部顶着“呼呼”北风,通宵达旦守在施工现场,终于赶在春节前完成了道路建设。除夕这一天,横岗村村民走在宽敞漂亮的沥青路面上心舒气畅,念叨得最多的就是驻村工作组的好。
此后,王云野带领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继续甩开膀子跑项目、争资金,频频亮出“大动作”:
推进千人饮水工程一个、百人饮水工程两个,彻底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这个“老大难”问题,实现“自来水自由”;
请来庭院园林专家,选育布局果树和绿化树,做到户户屋前有绿植,百步闻花香;
治理荒废的鱼塘河沟与山坡上的花背冲水库,打造成网红垂钓基地、徒步长廊、露营基地;
拆除断墙残壁,建立起燕子窝亭廊、休闲广场和停车场;
……
走上“舒心”路,吃上“放心”水的村民很快重拾信心、决心和勇气,重新将横岗村党组织和驻村干部当成了干事创业的领头雁。
王云野(左)帮种植户摸龙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王云野与村“两委”一道出谋划策、出力流汗:建起了稻虾基地、果蔬基地、红薯基地、农技公司、副食品加工厂、特邦研学基地等,其中,稻虾特色种养基地获批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基地,村里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出彩出色,破天荒从零飞跃至50万元。
产业发展,受益的不仅是村集体经济,还有当地村民。
70岁的监测户周金萍在制种基地做管理,三个月赚了1.9万,拿着这笔钱,他买了人生第一辆摩托车;60岁的村妇陈远莲有了人生第一次上班经历:“在副食品加工厂上班,每月工资大概2500元,既赚了钱又顾了家。”……更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破万元。
村民的烦心事再小,也时时牵扯着王云野的心。他时常深入村民家中拉家常,各家各户的情况熟稔于心。“有事找野书记,有话跟野书记讲”成了不少村民的“口头禅”。2022年年底,一困难户家里的蜂蜜堆积无法卖出,急得跳脚。王云野立马利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多个渠道发布消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将蜂蜜销售得所剩无几。初战告捷,随后的日子里,义务帮脱贫户、监测户和村合作社、村民销售农副产品理所当然成了他的第二职业。
王云野(左)与村民打成一片
“实心实意,这样的干部真少见,比亲兄弟还好。”患有小脑萎缩的村民文守成虽口齿不清,但依然边说边比画着表达自己的想法。谁能想到这个当初“最难缠的上访户”早已化身为“野书记”最忠实的“粉丝”了呢!
每次经过燕子窝组的监测户文小军家,王云野必定会进去拉会家常。看到厨房灶台简易,出钱请人搭了灶台;看到文小军家还在烧煤球,送来新的燃气灶和煤气罐;还联系志愿者团队,为疾病缠身的文小军一家送来康复器材……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他个人用于走访慰问脱贫户、监测户、五保户、特别困难村民的资金达11万余元。
每逢节假日,总有村民早早守在村委会门口,看见王云野就拖着他去家里过节吃大餐;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悄悄地冒出蔬菜、水果之类的特产;墙上挂着的一面面锦旗无声地诉说着老乡们对他的感激和敬意。
2023年9月,王云野临时被省委组织部派去交流学习一周。几天不见“野书记”在村里转悠的身影,这可急坏了村民们,他们以为“野书记”就这样悄悄调走了,在村里吵翻了天,打算联名写信向组织要求将“野书记”留下来。那几天,王云野的电话像煮粥般响个不停,他不得不左解释又保证,才让村民悬着的心放下。
每每提及此事,王云野都会泪湿眼眶:“只要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掏心窝子对你好。”摸着日渐稀疏的满头白发,54岁的王云野感慨万千:“皮肤黑了,头发白了,可换来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好口碑,值!”(文/图 周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