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让世界人民共享教育成果
2024-10-28 15:18:0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钟薇责编:王悦阳

  日前,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理工大学共同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教席等协办的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简称论坛年会)召开。

  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出席欢迎晚宴并表示,中国教育部一贯秉持对外开放的理念,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教育事业的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期待各国同仁围绕论坛主题,切磋学术、深化合作、增进理解、缔结友谊,开启全球共享交流、多边互惠共赢的学术新局面,助力世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共同面对高等教育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入交流、互学互鉴,共同为实现全球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开幕式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讲话中指出,此次论坛聚焦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对推动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突破口,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中国积极推动高校加强顶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突破、学科专业优化布局的“三位一体”改革;推动高校提升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推动央地合作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应对共同挑战,中国高校愿与各国大学携手努力,加强高校间互学互鉴、共建共享,深化务实合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表示,学校愿与兄弟高校一道,共同致力于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化高等教育,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大潮,在教育领域汇聚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更强大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驻华代表夏泽翰在视频致辞中对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并肯定和赞扬了中国为实现教育体系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提出要重视技术在塑造教育未来方面的关键作用,促进以人为本的合作,提供可触及且包容性强的教育,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一个积极参与、相互关联、富有弹性的高等教育体系。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林蕙青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驱动作用 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主旨报告。

  围绕“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议题,来自欧洲大学协会、卡塔尔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英国国际教育协会、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等代表作报告分享。

  本届论坛年会还举办了中美高等教育对话会、中欧高等教育对话会、中外青年科技人员对话会等配套活动,设置“科技人文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分享”“科教融汇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科技创新”“高水平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四项议题,邀请与会嘉宾通过专题报告和圆桌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

  论坛上,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澜宣读《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北京倡议》。《倡议》提出,要顺应可持续发展大趋势,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重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扩大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共绘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图景。

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让世界人民共享教育成果

会见萨尔瓦多高等教育代表团 供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论坛期间,林蕙青等会见了萨尔瓦多高等教育代表团。双方就中萨高等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交换了意见。北京理工大学等学校与美国、古巴、萨尔瓦多、卡塔尔、韩国等国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和交换生协议。多所中外高校在会上达成合作意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李家俊、王希勤、罗俊,邬大光等主持论坛各环节。学会副会长张大良、姜恩来,秘书长李楠,监事长孙维杰以及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中国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萨尔瓦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古巴高等教育部培训司、东盟大学网络、阿拉伯大学协会、非洲大学协会、印度大学协会、日本国立大学交流协会、冈山大学,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高等教育中心,国立科技大学、南非大学协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驻华使领馆、教育组织、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500余位嘉宾参会。(文 李薇薇 马海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