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朱虹 彭季:史学大家马端临和《文献通考》——纪念马端临诞辰770周年
2024-11-30 13:54:14来源:澎湃新闻编辑:汪婕责编:王悦阳

  马端临(1254--1340),字贵与,号竹洲,宋末元初的大史学家,江西乐平永善乡(今江西乐平市众埠镇楼前村)人。他治学严谨,淡泊名利,宋亡后隐居家乡,倾其一生著述《文献通考》,鸿篇巨制,记载了从上古到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沿革通史,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演进。《文献通考》在中国史学发展、历史文化传承方面贡献卓越,为后人了解研究中华文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窗口。

朱虹 彭季:史学大家马端临和《文献通考》——纪念马端临诞辰770周年

  一、传承家风 治学严谨

  马端临出生于忠良之家,其父马廷鸾是南宋末期右丞相,其祖辈马遵在宋仁宗时期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吏部员外郎。马廷鸾自幼“甘贫力学”,淳祐七年(1247年)登进士第,咸淳五年,进右丞相兼枢密使,主持编修南宋重要史稿《经武要略》,著有《碧梧玩芳集》。马廷鸾为官正直,得罪当朝佞臣贾似道,国势危亡,无力回天,便罢相隐乡,潜心著述,创办书院,培养人才。文天祥曾在《贺马右丞相廷鸾启》中写道:“知廊庙之有人,为国家而争气”。

  马端临自幼天资聪慧,从小饱读经史,七岁就能读诵四书五经,少年时益发勤奋好学,十二岁时在童子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他模仿南北朝著名文学家袁峻读抄经史,每天坚持练习50张,天天如数完成,没完成不休息。十余年间他遍读了宋以前的历代正史,捭官记录、私家文征和唐宋两代名臣奏疏、名儒评论。马端临随父回到家乡乐平后,深居简出,在父亲的指导下,专心从事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朱虹 彭季:史学大家马端临和《文献通考》——纪念马端临诞辰770周年

  马端临富有民族气节,宋亡入元后,马端临虽具经国济世之才,但绝意仕进。马端临在十九岁就以父荫授予了承事郎的职衔,本具备了出仕为官的条件,马廷鸾的旧交,故宋丞相留梦炎出任元廷吏部尚书,曾邀举马端临赴京任职,被马端临以“侍亲疾”为由婉拒,后又多次拒绝入朝为官。

  二、重教兴学 泽被桑梓

  马氏家族书香门第,重视教育。马端临传承家风,言传身教,一面专心执教,一面潜心治史。他在家乡兴办了扶风马氏家塾,免费招收本族子弟入学就读。元十一年(公元1282年),乐平创办慈湖书院,县尹翟衡亲至马家,邀请马端临到慈湖书院执教,当时父亲还在,只是年事已高,健康不佳,马端临谢绝任职。元二十年(公元1290年),县尹再次登门邀请,马端临答应了,在慈湖书院任山长期间,执教严谨,颇有建树,元代中后期的地方名流程时登、王松坞、赵述翁等都是这一时期慈湖书院的学生。

朱虹 彭季:史学大家马端临和《文献通考》——纪念马端临诞辰770周年

  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马廷鸾的好友,衢州名士徐经畈来乐平游玩,在他的邀请下,马端临出任衢州柯山书院的山长,执教成效卓著,门下颇多成名者。三年后辞职返乡,仍执掌家塾,继续教育族中子弟。程时登、赵述翁等乡贤大家等都经常应邀到家塾来讲授程朱理学,族中子弟马仲益、马志仁、外甥费山、外孙许瑗、许瑶、杨贞、邻里子弟李熙、徐复等都是马氏家塾的高材生,后来大多闻达于社会。

  三、皇皇巨著 心怀天下

  马端临历时30余年,著述《文献通考》,记载上起夏商周三代,下终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的典章制度,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历史百科全书。

  《文献通考》与唐代杜佑的《通典》、南宋郑樵的《通志》合称为“三通”,其中《文献通考》是“三通”中内容最为丰富,记述时限最长,考证最精深的一部,被历代史学家誉为“三通”之首,是研究古代历史典章制度案头必备之籍。《文献通考》分田赋、钱币、户口、王礼等24个门类,共348卷,370万字,详细记载了自上古以来二十五个朝代各种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和利弊得失,每个门类和每卷之后都有文字精约的按语,阐述各个时期、各种典章制度兴立和废止,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兴衰的影响。

朱虹 彭季:史学大家马端临和《文献通考》——纪念马端临诞辰770周年

  《文献通考》既重视“理乱兴衰”史对于后世的借鉴作用,也重视“典章制度”的废置对社会兴衰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献通考》将“田赋、钱币、户口、职役”等门类从“食货”中抽出,升格后与“礼、乐、兵、刑”并列一级篇目,使之更系统、更缜密,充分体现了马端临“师古而不泥古”的治学态度和精神。与《通典》《通志》相比,《文献通考》详尽地增补了反映唐宋时期农业生产,商品和货币流通、税收、劳役、进御贡品等社会经济方面的内容,体现了马端临重视社会经济,关心百姓,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

  四、会通思想 求真务实

  马端临著述《文献通考》,一是将历代典章制度串通,以明其演变过程,又弥补历代史书“略于典章经制”之失;二是为找出历代治乱兴衰的原因,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明“变通张驰之故”。马端临的会通思想,贯穿于整个《文献通考》之中,他认为“典章经制,实相因者也。殷因夏,周因殷,继周者之损益,百世可知”(《通考自序》),这与孔子说的“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一脉相承,可见他的典章制度会通思想渊源于孔子,所不同的是,孔子在当时那个年代痛感文献不足:“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马端临学识渊博,考证精深,著书严谨,同时也掌握了丰富的史料,成就了《文献通考》这部巨著。马氏在《自序》中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这种求真、求实的治学精神和治史方法为后世历史考证学开了先河,可以说马端临是历史考证学的奠基人。《文献通考》于15世纪传入朝鲜,朝鲜《东国文献备考》基本上是按照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体制编成的,后有改补为《增订文献备考》《增订文献考》。

朱虹 彭季:史学大家马端临和《文献通考》——纪念马端临诞辰770周年

  马端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学家,很遗憾《宋史》和《元史》都未能为他立传,对于他的生平很难找到更多的史料,仅在《宋元学案》卷八十九《介轩学案》内有“教授马竹洲先生端临”一篇极简短的小传,《四库全书总目》内也只有寥寥数十字,而近人柯绍怒《新元史 ·儒林传》将他和胡三省合传,材料与《宋元学案》《四库全书总目》雷同,清顺治《乐平县志》中有片段记载。马端临著述的《文献通考》是中华文明智慧结晶与精华体现,得到史学研究学者的一致高度评价,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时代价值,马端临也被誉为“司马迁第二”。

  今年是马端临诞辰770周年的日子,高山仰止,以此文纪念一代史学家马端临,致敬先贤。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