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铜鼓县依托自身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金融与林下经济融合发展路径。
铜鼓县林下经济品类繁多,林下经济品种多达20余种,以黄精和笋竹产业尤为突出。2024年,黄精种植面积已拓展至6.6万亩,年产量达3000吨左右,县内共有黄精企业12家、合作社69家。全县拥有52万亩竹林,占林地面积25%,经过高标准改造后鲜笋采挖量可观,可达15万吨。目前,铜鼓县林下经济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拥有12家黄精企业和69家合作社,在笋竹加工领域,拥有43家竹加工企业和24家笋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笋竹产业年产值达7.5亿元。
铁皮石斛基地 供图 江西省铜鼓县林业局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分山到户,导致农户家庭经营的林地分散零碎,林农申请林权抵押贷款比较困难,加上存在林权资产评估难、监管难、处置难等问题,银行不敢放贷。如何激活集体林发展潜力?在这次深化改革中,林下经济产周期长、投入大,如何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变资源为资本,实现全县山区群众共同富裕,是这次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全县建立了林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制度,着力拓宽资本“进山入林”通道,推出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推动林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充分发挥金融牵引作用,将符合条件的林下经济发展纳入金融支持范围,把金融支持林业建设与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先行区紧密结合,实现相互赋能。探索建立健全与集体林权改革相适应的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及市场体系,推广林下经济收益权抵(质)押贷款业务,实施金融支持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金融助力林下经济发展。
青钱柳基地 供图 江西省铜鼓县林业局
铜鼓县内金融机构积极作为,围绕特色产业推出多种信贷产品。针对黄精种植,以每亩1000元安排“惠农信贷通”等贷款用于基地建设,并对符合条件的优质基地给予贴息奖补。江西银行根据笋竹产业特点创新推出“笋竹贷”,竹林改造面积规模不少于30亩即可申请,根据改造面积和评分模型给予最高100万预授信额度,授信期限最长5年,采用信用或保证担保方式,利率低至3.65%-4.05%,已为林农预授信6600万元并成功放款助力产业发展。铜鼓农商银行的“黄精贷”累计支持超122户,金额达2278.1万元,2024年新增贷款有力支持了林下经济企业及农户发展。同时,积极运用“财园信贷通”“科贷通”“入规贷”“安商贷”“创业贷款贴息”等金融政策,简化贷款审批程序,为黄精、笋竹加工产业提供充足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这些资金不仅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用于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提高林下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此外,绿色金融强调可持续发展,鼓励投资生态友好型项目,铜鼓县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优先支持那些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项目,如有机药材种植和生态养殖,既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又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江西省益森实业有限公司在“财农信贷通”政策支持下成功申请200余万元贷款,用于扩大种植规模和改善生产设施。通过科学管理和生态种植,提高了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吸引周边农户参与,形成良好示范效应,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并促进生态保护。
目前,项目实施进度良好,贷款资金用于新增1120亩森林药材种植,其中青钱柳820亩、黄精300亩。森林药材种植为农户带来可观收入,特别是黄精,亩产值可达数万元,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创造15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林农增收。(文 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