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江西报道(记者 张震寰):春风拂过赣鄱大地,吹绿了巍巍群山,也吹响了森林防火的号角。近日,记者走进江西飞行学院吉安校区,探访江西飞行学院下属江西赣江通用航空公司,近距离感受了飞行员们驾机守护绿色家园的英姿与风采。
执行护林任务的固定翼飞机
飞越赣鄱,护航江西万顷林海
和煦的阳光洒在江西飞行学院吉安校区——吉安桐坪通用机场的停机坪上,一架架通体洁白的飞机整齐列阵,精神抖擞的飞行员整装待发。这些飞机和飞行员,正是执行航空护林任务的“主角”。
停机坪上飞机整齐排列
“我们江西飞行学院下属的江西赣江通用航空公司成立于2020年,目前拥有塞斯纳172S型飞机15架,钻石DA-42NG型双发飞机1架,和国内主流141航校相比,属于高水准豪华版配置。学校在2024年挂牌办学的第一年,就承担了江西省林业巡护任务,表明了学校航空飞行和通航服务能力得到了林业系统认可。”飞行教员周子涵介绍,“航空护林,是低空经济重要应用场景,主要是利用飞机的机动性,进行大范围的巡护监测。我们会按照预定的航线和高度,在林区上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逻飞行,通过机载设备,或者直接观察,及时发现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异常情况。”说话间,巡林任务即将开始,周子涵带领飞行员走向一架钻石DA-42NG飞机,开始进行细致的飞行前检查。
飞行员做飞行前检查
资料显示,江西省地处华东,森林覆盖率高,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对维护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发展航空护林应用场景,对于丰富江西低空经济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蛇年春节期间,赣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利用飞机和无人机,在江西全省开展森林航空巡护,目前已累计飞行123架次、68小时,极大提升了森林防火巡护效率,有效助力江西万顷林海生态安全。这种巡护方式,拓展了江西低空经济产业新版图,为江西低空经济的多元应用提供了实践样本。
协同空地,构建航空护林体系
航空护林如何开展?其核心在于空地协同,形成高效的监测与响应体系。在停机坪上,记者采访了飞行员安鹏举和孙宜德,他们从专业角度介绍了航空护林的技术流程和设备特点。
“飞机的优势在于续航时间长、覆盖范围广,适合大面积的巡护任务。”安鹏举介绍,“以我们的钻石DA-42NG飞机为例,这款双发四座飞机的起降便捷,油耗低,起飞重量两吨以上却有着极低的运营成本。它的最大特点是‘一机多用’,可以搭载多种设备,广泛应用于森林防火、海事巡逻、航空遥感等任务。它在机头鼻舱搭载航空相机获取高分辨率影像,同时在机腹吊舱搭载激光雷达扫描仪,快速采集地表三维信息,极大提高了航测作业效率。”
执行护林任务的固定翼飞机飞上高空
孙宜德补充道:“无人机在航空护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相较于飞机,无人机灵活性更高,适合在复杂地形和低空环境下执行精细化巡查任务。比如在重点林区或火灾高发区域,无人机可以深入地形复杂的区域,低空盘旋,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仪,对潜在火点进行精准监测。它的操作成本低,部署速度快,能快速响应突发情况,与飞机形成很好的互补。”
这种空地协同的模式,不仅实现了对森林火灾的早发现、早处置,还为低空经济的多元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培养人才,助力航空强省战略
在停机坪上,年轻学员们围着一架塞斯纳172S,认真聆听教员讲解飞行技巧。这里是江西飞行学院的日常一景,也是航空飞行、通用江西低空经济未来的起点。作为航空领域的“摇篮”,学院不仅守护着赣鄱林海,更通过人才培养和通航服务,为江西低空经济的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依托CCAR-141部运行资质,江西飞行学院建立了涵盖理论教学与飞行实践的完整培训体系,培养飞行员、无人机操控人员及航空器维护人才等多类专业人员,可以为低空经济相关领域输送大量通用航空技术人才。
飞机上的高空俯视视角
学校还获批南昌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已组织开展航空科普研学活动20场,在青少年心中播撒航空报国的种子。据介绍,江西飞行学院下一步计划在应急救援、医疗救援、航空科普等领域进一步扩展服务范围,持续发挥教育和科技资源优势,深化低空经济领域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为江西低空经济产业布局和航空强省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