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澧溪学校九年级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惊呼——讲台上,蓝紫色的溶液在玻璃瓶中突然化作琥珀色,又瞬间转为深蓝,如同被施了魔法般循环变幻。“这是化学反应,不是魔术!”九江学院学子黄飞龙笑着揭开谜底,围坐在实验台前的同学们眼睛亮了起来。这堂穿越城乡的“化学魔法课”,用试管与量杯编织着少年们的科学梦。
课堂现场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壁垒,4月17日,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联合九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将大学实验室“搬”进这所中学。由九江学院化学(师范)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刘东升老师带队,黄飞龙、张雨晴、钟金婷、邱婷四位大学生化身“科学魔法师”,为该校九年级学生开启了一段科学探索之旅。九江市教科所所长胥明辉、教研员曹小芬,以及周边中学化学教师组成的听课团参与听课。
实验现场变身“魔法秀场”
课堂上,黄飞龙同学以一段生动有趣的化学科普实验动画视频开场,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随后,他现场演示“终止型碘钟反应”实验,神奇的化学现象令同学们惊叹连连,纷纷跃跃欲试。
为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黄飞龙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发放实验材料,鼓励大家动手实践。张雨晴、钟金婷、邱婷三位助教穿梭在小组间,时而化身“实验监理”纠正操作,时而成为“科学翻译”解读现象。溶液颜色按照预期发生奇妙变化时,学生们兴奋不已,课堂上充满热烈的讨论声与欢快的惊叹声。
实验结束后,黄飞龙对“碘钟反应”进行全面总结,详细梳理反应原理,深入分析实验数据,同学们积极发言、踊跃参与,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科技赋能教育创新
课后评课会上,大家围绕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实验操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以及教学讲解和引导环节的优化空间展开深入讨论。黄飞龙的AI教学尝试获得高度评价,有教师感慨:“这比死记硬背公式有效很多!”教研员曹小芬表示,此次送课活动意义深远,不仅为学生带来全新的知识体验,更为当地教师提供了创新教学思路。
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评课活动
此次活动是九江教育协同提质的缩影。根据《教育部关于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要求,九江学院已与九江市第一中学、九江同文中学、九江市第六中学等多所中学共建“化学创新实验室”“奥赛人才共育基地”“九江市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等协同提质平台。
带队老师刘东升表示:“当大学实验室的烧杯与中学的试管相碰,产生的不仅是化学现象,更是教育的火花。”未来,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与九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将持续开展多样化送课支教活动,推进中学化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为九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教育力量。(文/图 刘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