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细雨如丝,却难敌南昌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热情。实践团队在小源村文明实践点“乡村大学”内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来自小源村的3岁至15岁的小朋友共同参与,其中大都为留守儿童。此次教学实践活动涵盖防溺水课程、漆扇制作实践、掐丝珐琅教学和国画体验,旨在全方位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文化素养与动手能力。
实践队在小源村曾氏宗祠(乡村大学)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摄影 刘连升
教学开始,实践队成员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小课堂,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中将防溺水安全教育深深刻进了小朋友们心中。
实践队员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课 摄影 刘连升
随后,实践队成员顺势展开了非遗艺术小课堂。团队成员向孩子们介绍漆扇的制作流程后,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动手,使用漆艺中的“漂漆”技法,绘制出自己喜爱的图案。一把把扇子在孩子们的精心创作下,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让孩子们体验到传统漆艺的魅力。
实践队指导老师指导孩子们制作漆扇 摄影 刘仙兰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又开展了一场充满创意的非遗课程——掐丝珐琅。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掐丝珐琅这一非遗技艺的悠久历史、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实践环节中,孩子们拿起镊子,小心翼翼地将铜丝在画板上勾勒出图案,五彩斑斓的彩砂在他们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或星星、或卡通图案,成为连接现代童趣与古老技艺的桥梁,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对非遗文化热爱的种子。
实践队员教孩子们制作掐丝珐琅 摄影 简宏
最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国画小课堂,在墨韵飘香中缓缓落下帷幕。实践队成员从握笔姿势教起,逐步引导孩子们领略国画独特的写意之美,在水墨晕染间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孩子们尝试着用毛笔蘸墨,在扇面上描绘山水、花鸟,虽然笔法稚嫩,却充满了对美的独特理解和爱的表达。
实践队指导老师教孩子们制作国画扇 摄影 刘连升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宁都县小源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与无尽欢乐,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实践队将持续以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绘就更加绚丽的乡村画卷。(文 陈威 黄莉 黄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