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 触摸夏布肌理 点亮扛灯记忆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7-16 18:01:19

  7月13日,南昌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经纬传承实践队,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源村,深度探寻两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与扛灯。实践队员在小源村项目负责人李优优的引领下,顺利找到村子里精于夏布与扛灯制作的手艺人。

南昌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 触摸夏布肌理 点亮扛灯记忆_fororder_图片16

实践队员和指导老师向手艺人了解当地苎麻种植基地情况 摄影 刘连升

  上午,实践队走进夏布手艺人李六秀和李英的家中,李奶奶已八十多岁高龄。她带领队员们来到了苎麻种植地,并向队员们介绍,苎麻生长周期独特,40天便可收获一次,一年能收4次,然而,受限于土地等因素,本村苎麻能产出的夏布不超过2匹,多数原料麻线需要从镇上采购。李六秀讲述了苎麻从收割到制成夏布的过程,让队员们对夏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南昌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 触摸夏布肌理 点亮扛灯记忆_fororder_图片18

实践队员向手艺人学习“绩麻” 摄影 刘连升

  随后,李六秀便开始为队员们展示夏布制作工艺。首先,她教授实践队员“绩麻”,先将苎麻的外皮小心剥下,把苎麻浸泡在水中,待其变得柔软后,便开始分离纤维。她熟练地将纤维一丝丝抽出,接着捻成细细的麻线。她一边示范,一边叮嘱队员们注意手法,要轻柔且均匀用力,否则纤维容易断裂。队员们围在旁边,纷纷上手尝试,在手艺人的耐心指导下,渐渐掌握了要领。

南昌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 触摸夏布肌理 点亮扛灯记忆_fororder_图片19

手艺人李英展示刷布(上浆)工序 摄影 刘仙兰

  接着,手艺人李英展示了刷布(上浆)工序,用刷子蘸上预先调制好的新鲜米浆反复在纱线上刷动。最后,手艺人又为大家展示织布环节,手艺人将纺好的丝线有条不紊地安装在织布机上,手脚配合,梭子在经线中快速穿梭。李英热情邀请队员体验,在手艺人的悉心教导下,实践队员也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整个过程中,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了夏布制作的不易,对这项古老技艺也多了一份敬意。

南昌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 触摸夏布肌理 点亮扛灯记忆_fororder_图片21

实践队员亲身体验织布 摄影 刘连升

  在调研中,实践团队发现小源村的夏布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当地没有特定的苎麻种植基地,夏布生产也仅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后续的工艺品深加工。这不仅限制了夏布产业的经济价值,也不利于夏布文化的广泛传播。目前为止,整个小源村从事夏布手艺的不超过4家,且都在农闲时作为副业,也无人继承。

南昌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 触摸夏布肌理 点亮扛灯记忆_fororder_图片25

实践队访谈夏布手艺人 摄影 刘仙兰

  与夏布一脉相承的扛灯,同样镌刻着小源村厚重的历史记忆。扛灯制作工艺精细复杂,手艺人一天至多只能完成两个。其制作选材极为讲究,所用苎麻不仅取自本地,更是承载了夏布文化的延续。村里的扛灯手艺人曾树良,自19岁起便投身扛灯制作,其家族传承扛灯制作手艺长达百年,父亲曾是备受认可的非遗传承人。他的妻子李春香也是扛灯制作的一把好手,夫妻二人多年来一直坚守着这份传统技艺,用心雕琢每一盏扛灯。然而,现在这份珍贵的家族传承也同样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严峻危机。放眼整个小源村,掌握这门精湛手艺的人已寥寥无几。

南昌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 触摸夏布肌理 点亮扛灯记忆_fororder_图片26

制作扛灯所用材料 摄影 刘连升

南昌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 触摸夏布肌理 点亮扛灯记忆_fororder_图片27

实践队员向手艺人了解扛灯制作方法 摄影 刘连升

  除了扛灯,村里还有独具特色的小鱼灯。制作小鱼灯同样需要精细的手艺,每一个步骤都容不得马虎,从骨架的搭建到灯身的绘制,都倾注了手艺人的心血。

南昌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 触摸夏布肌理 点亮扛灯记忆_fororder_图片28

实践队访谈扛灯手艺人 摄影 刘连升

  手艺人曾树良夫妻介绍,扛灯和小鱼灯的销售时间较为集中,主要在正月十五前后,过年期间需求稍有增长。在过去,制作扛灯是村民们赖以谋生的重要手段。但在当下多元经济浪潮的强烈冲击下,会制作扛灯和小鱼灯的手艺人越来越少,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南昌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 触摸夏布肌理 点亮扛灯记忆_fororder_图片30

实践队与扛灯手艺人合影 摄影 简宏

  通过与李英、曾树良等手艺人深入交流,以及实地观察夏布与了解扛灯的制作过程,实践团队深刻感受到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紧迫性。经纬实践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通过多种渠道助力小源村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让夏布与扛灯这两项古老技艺在新时代重焕生机。(文 陈威 黄莉)

编辑:张震寰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