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载物 匠心千年:赣图大讲堂解码名画中的“天工开物”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7-21 18:10:14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文化自信与创新活力,7月19日至20日,江西省图书馆赣图大讲堂携手社科大讲堂,特邀东方出版中心北京分社、国博出版中心总编辑曾孜荣,在江西省图书馆及分宜县图书馆两地,为近500名青少年读者带来了主题为《中国名画里的“天工开物”》的精彩讲座。这场讲座引领小读者们从传世名画的独特视角,领略中华传统科技与艺术的卓越智慧。

丹青载物 匠心千年:赣图大讲堂解码名画中的“天工开物”_fororder_0b0e5d4e57bad2c0726e90a9cd15251

讲座现场 供图 江西省图书馆

  文化渊源:江西,成书与馆藏的双重见证

  讲座分别在江西省图书馆和分宜县图书馆举办,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分宜县是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这部巨著的重要灵感之地——他在分宜度过的四年岁月,奠定了此书的思想根基;江西省图书馆更珍藏着连接古今的重要实物见证——民国十八年(1929)武进陶氏涉园石印本《天工开物》。馆藏孤本《宋应星四种》,如同无声的历史回响,为本次活动注入了厚重的历史底蕴。江西,以其独特的“成书之地”与“典藏之所”的双重身份,完美诠释了这场文化盛宴的深远渊源。

  名画解码:古代科技脉搏的艺术再现

  讲座中,曾孜荣围绕国家图书馆“四季童读”推荐图书《中国名画里天工开物》,以传世名画为脉络,系统梳理了水稻种植、蚕桑丝织、造纸术、制瓷术等中国古代四大核心工艺的历史变迁;以宋代《庖厨图》中生动的烤肉场景为引,层层解析“炙”字背后跨越千年的炊烟与文明,让成语的智慧与古代科技的脉络在谈笑间自然交融;通过《耕织图》《清明上河图》《陶冶图》等经典画作,结合宋代竹纸制作、清代瓷器贸易等生动案例,将复杂的工艺流程转化为趣味横生的视觉叙事;现场展示的宋代《新诗造纸书画谱》与明代《瓷器制运图》高清复刻图,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一张纸的诞生”需历经伐竹、蒸煮、抄纸等72道工序,“一件瓷器的炼成”则需融合原料精选、拉坯施釉、窑火淬炼等传统智慧。

丹青载物 匠心千年:赣图大讲堂解码名画中的“天工开物”_fororder_DSC03635_proc

曾孜荣 供图 江西省图书馆

  跨时空对话:古代科技与全球文明的交融

  曾孜荣通过运河开凿和丝绸之路的变迁讲述“一碗米饭的出现”和“一匹丝绸的流通”,更是以“海上丝绸之路”为切入点展现古代科技与全球文明的交融,通过跨时空对话和跨文明的比较视角,引发了现场读者对“中国智慧如何塑造世界”的深度思考。

  互动体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同学们经常去博物馆、美术馆看展,有没有发现大量汉朝的画都刻在石头或砖块上,称之为‘画像石’或‘画像砖’,大家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不画在纸上?”曾孜荣在带领小读者们欣赏名画的同时,抛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在曾老师的引导下,在场读者们对一幅幅名画中的故事以及所处朝代的历史充满了兴趣。在讲述成语“脍炙人口”时,他带读者们欣赏画中的古人做鱼脍与烤肉,同学们仿佛走进画中,闻到了烤肉香,不禁口舌生津。曾老师解释道,“脍炙人口”中的“脍”指的是鱼脍、“炙”指的就是烤肉,“脍炙人口”原本指人人爱吃的美食,现在形容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一系列的趣味问答激发了小读者的探索热情。

丹青载物 匠心千年:赣图大讲堂解码名画中的“天工开物”_fororder_DSC03652_proc

讲座现场 供图 江西省图书馆

  此次讲座通过解码名画中的科技基因,不仅为青少年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华文明的明亮窗口,更为文化自信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注入了蓬勃的动能。展望未来,江西省图书馆将持续深耕赣图大讲堂这一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知识殿堂与公共空间的双重优势,以更加多元、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为青少年读者深情讲述动人的江西故事,续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璀璨薪火。(文 曹少年)

编辑:钟薇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