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生态之笔 兴赣鄱乡村——江西小微湿地解锁“绿富美”振兴密码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9-19 17:51:41

  立秋时节,赣鄱大地依旧绿意葱茏。赣州安远县孔田镇孔目村,昔日淤积滞浊的洼地,如今绿漪漫水,鱼翔浅底,水鸟翩跹;鹰潭市龙虎山镇社田源村,莼菜产业园与湿地景观相映成趣;宜丰县车上林场小水村,七级阶梯式湿地蜿蜒铺展,成为游客络绎不绝、争先打卡的“云端秘境”……

  近年来,江西以小微湿地为笔,以生态治理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就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篇章。“十四五”期间,江西创建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示范点172处,修复湿地面积4600余亩,助推湿地生态系统的“微细胞”逐步焕发生机,为湿地保护修复提供了“江西样板”。

执生态之笔 兴赣鄱乡村——江西小微湿地解锁“绿富美”振兴密码_fororder_临川区温泉镇安全村屠刀咀小微湿地

临川区温泉镇安全村屠刀咀小微湿地 供图 江西省林业局

  战略擘画:顶层设计筑牢生态根基

  江西省委、省政府将小微湿地保护修复纳入省级战略,省委一号文件、《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西省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江西省湿地保护修复“十四五”规划》等重要规划明确小微湿地建设任务,《小微湿地建设指南》地方标准以及配套政策体系相继出台,构建起“申报-评审-建设-验收-管护”全流程管理机制,形成“省级主导、市县主抓、乡镇实施”的工作格局,规范、科学、有序推动小微湿地保护和示范点建设,让小微湿地从“分散治理”走向“系统治理”。

执生态之笔 兴赣鄱乡村——江西小微湿地解锁“绿富美”振兴密码_fororder_万载县赤兴乡镜山村小微湿地现状2

万载县赤兴乡镜山村小微湿地现状 供图 江西省林业局

  此外,南昌市列支580万,宜春市列支550万,南丰县更是投入4801万支持小微湿地建设;鹰潭市龙虎山镇创新“政府+企业+社区”模式,成立专业公司负责运营管护;瑞金市引入市场主体,对湿地实施规模化农业经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良性投入格局,为小微湿地保护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系统治理:治“污”成景焕新乡村颜值

  江西省以问题为导向,运用系统思维破解乡村生态环境顽疾,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华丽蜕变。成效的取得,离不开科学精准的技术路径和因地制宜的实践。

执生态之笔 兴赣鄱乡村——江西小微湿地解锁“绿富美”振兴密码_fororder_2安福县羊思慕镇楼下村小微湿地

安福县羊思慕镇楼下村小微湿地 供图 江西省林业局

  “过去这里就是个臭水塘子,村里年轻人也都爱往外跑,现在水里种莲藕养鱼虾,家门口就能赚钱!环境好了,腰包鼓了,大家心气都高了!”孔目村的蜕变,是江西小微湿地系统治理的索引。针对乡村水环境的积弊沉疴,江西打出水系连通、生态清淤、植物修复的“组合拳”,系统开展微污染河水、农田退水、农村集中居民点生活污水及类似性质的低污染水的水质净化工程,让昔日的臭水塘焕发新活力。

  吉安市安福县羊狮幕镇通过生态荷塘修复和水生植物种植,将V类水体净化为Ⅲ类清水;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小微湿地水体透明度从0.3m提升至1.2m,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锐减超30%;赣州市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文院村通过清淤清杂、生态驳岸建设,让污染严重的池塘重现水清岸绿;景德镇浮梁县湘湖玉田村小微湿地清理入侵植物水葫芦250平方米,种植苦草、金鱼藻等水生植物,水质透明度大幅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显著增强。此外,作为江西省首个人工小微湿地污水生态处系统,江西农业大学污水处理示范基地小微湿地内含表流型、潜流型、多级流三套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规模600m³/d,15年累计处理校园生活污水300多万吨,表流型出水达农田灌溉标准,潜流型多数指标达地表水Ⅲ类标准,多级流达地表水Ⅰ-Ⅱ类标准。

执生态之笔 兴赣鄱乡村——江西小微湿地解锁“绿富美”振兴密码_fororder_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小微湿地

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小微湿地 供图 江西省林业局

  在实现湿地去污焕新基础上,江西进一步扩展小微湿地的功能价值,推动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的深度融合。宜春市宜丰县新庄镇张家村打造带状水系湿地,松木桩驳岸搭配旱伞草、美人蕉、芦苇等挺水植物形成生态缓冲带;新余市分宜县双林镇双林村利用地形结合栈道、亭台,让湿地成为村民休闲的后花园;九江市修水县大桥镇西塘村完成800米水系连通、300米生态塘堤建设,还增设廊亭与石碑,赋予小微湿地独特的文化内涵。

  融合赋能:“湿地+”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生态修复的成效,最终落脚在产业振兴与民生改善上。江西省创新“湿地+”融合模式,打通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通道,解锁了乡村发展的“绿富美”密码。

执生态之笔 兴赣鄱乡村——江西小微湿地解锁“绿富美”振兴密码_fororder_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城郊小微湿地群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城郊小微湿地群 供图 江西省林业局

  土地生金添收益。赣州市安远县孔目村发展“湿地+农业”,莲藕、芦竹种植与鱼虾养殖融合,直接增收1.8万元;瑞金市引入市场主体,对湿地实施规模化农业经营,为村集体和农民创收20万元;抚州市南丰县在琴城镇百年桔树园构建小微湿地,清理沟塘淤泥改善土壤,让有1700余年栽培历史的南丰蜜桔品质再提升;太和镇司前村则依湿地养殖甲鱼,净化养殖尾水的同时,让甲鱼微量元素增加,亩产值达10万余元。

  风景变现聚人气。吉安市永新县三湾村、烟阁村凭借修复后的湿地景观,年吸引游客超万人次;宜春市宜丰县车上林场小水村以小微湿地为核心资源,整合红军医院遗址、特色民宿等资源,游客量同比增长150%,村民土特产销售额及村集体餐饮收入增长超80%;吉安市井冈山柏露乡长富桥村小微湿地打造田园综合体,集民宿、水上乐园、研学培训于一体,带动周边村民增收;吉安市遂川县将五指峰小微湿地与森林康养基地的茶园步道、红豆杉林、知青旧址等景观资源相互映衬,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热门打卡地。

执生态之笔 兴赣鄱乡村——江西小微湿地解锁“绿富美”振兴密码_fororder_安义县新民乡乌溪村小微湿地

安义县新民乡乌溪村小微湿地 供图 江西省林业局

  岗位上门稳民生。萍乡市累计为小微湿地建设提供就业岗位680余个,并设立公益岗优先吸纳困难群众;安义县新民乡乌溪村小微湿地建设期间优先聘用本地劳动力,建成后设立管护公益岗,让村民实现“守护生态就能赚钱”。

   治理升级:织密民生福祉与文明共建网络

  小微湿地建设带来的不仅是环境改善和产业兴旺,更深层次地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和文明风尚。

执生态之笔 兴赣鄱乡村——江西小微湿地解锁“绿富美”振兴密码_fororder_新余市仙女湖区东坑林场月牙湾小微湿地.JPG

新余市仙女湖区东坑林场月牙湾小微湿地 供图 江西省林业局

  在生态科普宣教上,湿地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活课堂”。新余市渝水区沙头村结合红色资源开展湿地教育,年接待超万人次;赣州市石城县横江镇丹阳村打造湿地自然学校,开展研学活动20余场;宜春市铜鼓县在湿地内设立保护牌明确责任与举报电话,让生态保护知识融入日常。

  在共建共享氛围营造上,“要我保护”变为“我要保护”的转变在赣鄱大地处处可见。吉安市众多村民自发加入湿地巡护队伍;九江市湖口县通过科普宣传提升村民环保自觉;宜春市铜鼓县成立由政府、村民、企业组成的湿地管理委员会;萍乡市湘东区组织“政府开放日”邀请企业和社区代表观摩项目,形成多方协同、全民参与的良好治理格局。

  从赣北荷塘到赣南溪流,江西小微湿地正以微知著,推动生态修复、产业勃兴、民生改善、治理升级全链条发展。赣鄱大地,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笃定前行,以绿为底,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华章。(文 张金兰 饶星辰)

编辑:张震寰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