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为笔 文化为墨 乐安绘就绿水青山“生金答卷”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9-24 16:47:00

  在江西抚州乐安县的青山绿水间,一段关于自然馈赠与人文传承的“生金”故事,正通过一片竹海、一抹红色、一脉古林和一座千年古村,生动铺陈开来。

  竹海生金,小竹笋的富民之路

  “在竹笋的采收期,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收150万斤毛竹,带动了两三万户农户增收,去年一年的销售额就有4.2亿。”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华说道。

生态为笔,文化为墨:乐安绘就绿水青山“生金答卷”_fororder_图片10

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 供图 乐安县委宣传部

  曾经,乐安县出产的竹笋大多只进行初加工,以初级原材料销往罐头生产厂家。现如今,依托广雅食品这样的国家级龙头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竹笋产品的pH酸碱度从原本的5.2左右提升至现在的6.0以上,产品的口感变得更加鲜美,外观也更加诱人,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跃。

生态为笔,文化为墨:乐安绘就绿水青山“生金答卷”_fororder_图片11

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摄影 汪婕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升品质的同时,每吨生产成本节约700元,利润提高10%。“乐安竹笋”不仅跻身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更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红标铸魂,历史回响中的绿色新篇

  走出现代厂房,深入乐安县湖坪乡,江西省首个红军标语博物馆便坐落于此,这是在国宝公祠基础上改建而成的,馆内珍藏的280幅标语和18幅漫画,在无声地诉说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峥嵘岁月。

生态为笔,文化为墨:乐安绘就绿水青山“生金答卷”_fororder_图片12

红色标语博物馆 摄影 汪婕

  现如今,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如今已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红色引擎”。“县内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事业,通过各个革命旧址,如登仙桥、红一方面军驻扎整编旧址及红军标语博物馆联动发力,打造乐安县革命老区红色文旅。”有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不仅如此,湖坪乡积极打造红韵流芳项目,将红军标语博物馆与传统建筑结合,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村民们在道路旁自发售卖豆腐花、凉粉、莲蓬等本地农产品,也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红色文化的弘扬,不仅守护了精神家园,更改善了乡村环境,让革命老区在新时代焕发出增收致富的崭新气象。

  古樟守望,千年绿韵滋养文旅热土

  沿着乌江水系前行,牛田古樟林坐落在此。该古樟林以其面积之广,古樟之多,树龄之长,株体之大,长势之茂,环境之美,为世人所赞叹。

生态为笔,文化为墨:乐安绘就绿水青山“生金答卷”_fororder_图片13

古樟树林 供图 乐安县委宣传部

  在这十里香樟之中,最为壮观的是水南古樟林。漫步林中,樟香袭人,鸟语蝉鸣,令人神清气爽。这片由唐、宋以来世代呵护而成的古树林,不仅是生态奇观,更成为了当地生态旅游的金字招牌。

  来自广州的游客蔡女士对此赞叹不已:“我们是从广州过来的,就喜欢这种比较自然和纯粹的东西,有年代感和历史感,这种真正的那种非常大的树,非常漂亮的,那这种很难得一见的景点。”

  古村流韵,文脉绵延激活千年生机

  与古樟林遥相呼应的,是流坑古村。流坑村,建村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937-943),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生态为笔,文化为墨:乐安绘就绿水青山“生金答卷”_fororder_图片14

流坑古村景区景色 供图 乐安县委宣传部

  从竹笋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到红色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从千年古樟林的生态守护,到千年古村的文化赋能,乐安这片土地深刻诠释着“绿水青山生金记”的丰富内涵。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这片“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土地上徐徐展开。(文 汪婕 黄苹)

编辑:张震寰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