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都”樟树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圃里,一株株看似普通的植物摇曳生姿,实则是一座座鲜活的 “活体基因库”。这里的每一粒种子、每一株药材,都承载着一味药的传承、一个产业的命脉,更书写着这片土地的振兴未来。
中药材种质资源圃 供图 樟树市融媒体中心
走进双金种质资源圃,挂着饱满果实的枳壳树格外显眼。作为樟树道地药材“三子一壳一皮一草”天团的核心品种,枳壳享受着全方位的“智慧待遇”:气象监测、智能灌溉、病虫害预警等系统一应俱全。此外,水肥一体化设备、智能传感器等科技设施,为道地药材生长筑牢了“安全屏障”。
气象公园 供图 樟树市融媒体中心
“科学保护,优中选优,是我们守护种质资源的核心理念。”江西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徐云龙介绍,目前这里已引进全国300多个中药材种质资源,每一个品种都经过严格科学认证——无病虫害、可实现道地溯源,确保完全适配樟树的气候与自然条件。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从百余个品种中筛选优良种苗,开展良种繁育与规范化推广,让优质种质资源真正“活”起来。
这种保护性开发在樟头红母本园成效显著。“该园通过收集保护100余棵30年以上树龄的母树,不仅实现了年产鲜果四五千斤的丰产,更建成了年育苗能力达30万株以上的繁育基地,实现了从资源保护到产业开发的良性循环。”市园艺场场长杜志勇说道。
樟头红母本园 供图 樟树市融媒体中心
种质资源保护的意义,不仅在于优化现有品种,更在于挽救濒危资源,开拓新的产业蓝海。曾一度濒临消失的药材九牛草,便是生动范例。科研人员历经多年努力,从深山中重新发现其踪迹,并成功攻克高山移栽与宿根繁育技术难关,使它在樟树重获新生。如今,九牛草已扩种至500亩,完成从濒危物种到新兴产业的转型。
“无论是保护本土的‘枳壳天团’,还是迎回‘传奇’九牛草,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保护好每一粒道地药材的‘根’,才能做强整个产业的‘树’。”樟树市农业农村局付小清总结道。
如今,在樟树,从百亩种质资源圃到万亩药材生产基地,从本土道地药材“天团”到“回归”的濒危物种,一粒粒种子正悄然萌发“金”色未来。目前,樟树3个品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50万亩。这些生长在“药都”的药材,不仅是治病救人的良方,更成为乡村振兴、富民强市的“金叶子”。
药材生产基地 供图 樟树市融媒体中心
一粒种子,一个未来。种质保护,产业兴“樟”!(文 陈勇 邹水娟 杨昌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