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变“黄金”——江西省科技厅铜鼓中药材服务团工作札记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11-11 17:56:34

  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立足科技推广、工作直面林农。他们说:“林农的期盼,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七年前,面对宜春市铜鼓县高桥乡梁塅村人均耕地仅0.87亩、林地却高达16.2亩的资源现状,江西省科技服务团队选择将“多花黄精”作为突破点,立志向林地要生产力、向林下要高效益。

种下一颗“摇钱树”:黄精变“黄金”——江西省科技厅铜鼓中药材服务团工作札记_fororder_图片3

江西省科技厅铜鼓药材服务团合影 供图 江西省科技厅铜鼓中药材服务团

  当时,黄产业仍以野生采掘为主,人工栽培技术薄弱,产业链短、标准缺失。服务团定下“引人才、争项目、选良种、推良法、做产品、树品牌”的工作路径,汇聚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斯金平、江西省林科院研究员朱培林、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余强等多位专家,组成江西省科技厅铜鼓中药材科技服务团与江西省林业局铜鼓黄精科技服务团,连续四年定点服务黄精产业链上的10余家企业。

种下一颗“摇钱树”:黄精变“黄金”——江西省科技厅铜鼓中药材服务团工作札记_fororder_图片5

专家实地指导梁塅村多花黄精种植管理 供图 江西省科技厅铜鼓中药材服务团

  紧接着,江西省林业局、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科协的科技项目就纷至沓来。江西省科技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努力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或研究筛选良种,或探索复合经营栽培模式,或开发药材清洗设备,或做科技成果集成示范。2025年春天,团队成员张桧高工跟腱断裂,住院期间还不忘电话指导梁塅村委抢抓生产,术后不久,就跛着脚出现在了梁塅村,帮助合作社把关技术、整理材料。

  经年累月,就有了变化。“宽叶”“窄叶”“圆叶”3个药食两用品种被发现,繁育圃建了起来,年出圃良种壮苗83万株;资源培育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被制定,‘绿桐’+黄精、毛竹+黄精、玉米+黄精等栽培模式被确定,一片片示范林树立了起来,实现亩产量3吨、产值超5万元,并被列为省、市各级各部门相关工作会议参观点,获省级领导肯定;明确蒸制的最佳次数、定型清洗装备,上马全省首条黄精专用、单线加工能力800吨的生产线,黄精果脯、茶叶、面条、糖膏、菜肴、酒等等,推陈出新、不一而足。铜鼓政府则积极同向而行,将黄精确定为“一县一品”特色产业,出台产业规划、成立产业发展办公室、配套落实财政专项资金,黄精产业乘势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

种下一颗“摇钱树”:黄精变“黄金”——江西省科技厅铜鼓中药材服务团工作札记_fororder_图片8

多花黄精喜获丰收 供图 江西省科技厅铜鼓中药材服务团

  有努力就会有收获。“中国黄精之乡”、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接踵而至,“中国黄精产业发展研讨会”“全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培训班”等活动络绎不绝。时至今日,铜鼓黄精种植总面积超过5万亩、经营主体近百家,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群日益显现。

种下一颗“摇钱树”:黄精变“黄金”——江西省科技厅铜鼓中药材服务团工作札记_fororder_图片6

铜鼓县高桥乡梁塅村远景图 供图 江西省科技厅铜鼓中药材服务团

  农民的期盼,既是初心、亦是归途。过去5年,全国黄精产量翻了5倍,而价格始终维持在10元/斤附近,种植户们买了汽车、盖了洋房,憧憬着未来会更美好。(文 张桧 钟东洋)

编辑:钟薇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