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煤都”丰城的绿色答卷
2025-08-02 15:40:3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钟薇责编:赵滢溪

视频制作 张开

  国际在线江西报道(记者 张震寰):近日,记者在昔日的“江南煤都”江西丰城采访发现,这座曾因煤而兴的城市,如今正以光伏为笔,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绿色发展新画卷。从废弃的电厂灰场到繁忙的工厂屋顶,一片片“蓝色海洋”在赣鄱大地上延展,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澎湃的绿色动能,也书写了一份从“黑金”到“绿金”转型的时代答卷。在这场深刻的能源变革中,国网丰城市供电公司以坚强可靠的电网和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为这座城市的绿色蝶变提供了坚实保障。

  龙头企业先行:“屋顶电站”成减碳先锋

  走进位于丰城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马可波罗江西岩板产区,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片片覆盖在厂房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光伏面板。这里不仅是亚洲最大的岩板生产基地,更拥有着全球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单体容量最大的项目。

  “我们的厂房屋顶,不但是屋顶,还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马可波罗江西岩板产区安环主管刘学介绍。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充分利用广阔的厂房、仓库屋顶,引入了100MW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这个项目年发电量高达1亿千瓦时,其中90%以上可供我们自行消化使用。”刘学算了一笔账,“这相当于一年可节约标准煤2.9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1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700多吨。这片‘蓝色屋顶’,真正成了我们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阳光银行’。”

  在丰城,像马可波罗这样拥抱绿色能源的企业并非个例。阳光的价值被前所未有地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闲置的屋顶资源转化为持续的绿色电力,为自身发展赋能,也为城市转型贡献力量。

  专业力量护航:共筑绿色电能新引擎

  一度度绿电的诞生,从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离不开专业新能源公司的精心建设和运维。丰城市中建大桥新能源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

  “我们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来,主要致力于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公司总经理徐红告诉记者,他们为和美、唯美陶瓷公司等企业建设了17个光伏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将清洁能源高效转化为生产力。

  “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司已为合作企业贡献了4688万度的绿色电能。截至今年6月,累计贡献的绿色电能达到5.16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3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41万吨。”徐红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供电公司的支持密不可分。“17个光伏项目发出的绿色电能,通过变电站并入国家电网。项目的并网、调度和日常运行,都由丰城供电公司进行专业的管理和指导,保障了光伏项目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电网坚强支撑:当好绿电“护航员”与“调度员”

  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激增,如何确保这股庞大而又具有波动性的绿色电能“发得出、送得稳、用得好”,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网丰城市供电公司主动作为,以精细化的服务和智能化的技术,为丰城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强后盾。

  “随着丰城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光伏装机容量越来越多,发电量越来越大,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绿色动能。但也对我们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国网丰城市供电公司梅林供电所客户服务一班班长刘明说道。

  为了服务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丰城供电不断深化全流程跟踪、全周期保障机制。“我们优化了‘一企一策’服务模式,从项目初期的报装、并网,到后期的运行、维护,都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每个环节都顺畅无忧。”刘明介绍,他们通过加强对并网设备的巡视检查和电网的科学调度,确保电网始终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让企业和居民在享受绿色能源的过程中,获得更实在的便利。

  从昔日堆满粉煤灰、尘土飞扬的“工业伤疤”,到如今盘活土地、变身“阳光银行”的百兆级光伏电站;从单一的煤炭经济,到如今多点开花、欣欣向荣的循环经济与绿色产业。丰城,这座曾经的“江南煤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淬炼与重生。

  截至目前,宜春电网新能源装机已达184万千瓦,占全市总电源装机20%,成为全市第二大电源。这背后,是无数在各自岗位上为绿色发展默默奉献的奋斗者,更是电网企业主动担当、全力护航的生动写照。赣江之滨,一幅能源转型、绿色崛起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