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翁是爱国志士曾力主抗倭

2016-09-17 07:30:36|来源:中国江西网|编辑:曾强 |责编:王宇环

  中国江西网讯 作为东方曲坛伟人,汤显祖留给世人的首要印象是“文人”。300多年来,《牡丹亭》在戏曲舞台上被多个剧种盛演不衰,更加剧了人们对他的这种标签式印象。但是,据南昌社科院《汤显祖与南昌课题组》组长、特聘研究员萧德齐考证,在璀璨的戏曲光环之下,汤显祖还是一位抗倭爱国志士。

  ●预言“东夷之为中国患也”

  9月11日,萧德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成为戏剧家前,汤显祖是一名在宦海沉浮的官员,虽然官路崎岖,但以“视名声如贞操”而青史留名。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对倭寇坚持主战的爱国官员。

  日本是个岛国,在长期的内战后,统一的日本对东亚大陆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万历年间,汤显祖指出“东夷之为中国患也”,预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走向。

  四百年前万历年间的日本,继织田信长之后,又出了一名霸主——丰臣秀吉。他曾经说过“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志”。用武力征服日本全境后,给爱妾浅野氏的信中又说:“在我有生之年,誓将唐土纳入吾国版图”。1590年他致信朝鲜国王,要求借道进攻中国遭拒后,就积极部署进攻朝鲜。公元1592年,即明朝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终于发兵攻打朝鲜,揭开了中日战争的序幕。当时朝鲜是明朝的属国,明朝对朝鲜的安全负有责任。

  因此,明朝出兵援助朝鲜,我国史书称之为“万历朝鲜战争”。

  ●是朝廷中坚定的对日主战派

  作为当时的朝廷官员,汤显祖十分痛恨日本的扩张政策,认为应当迎头痛击。因此,他特别支持老师张位(明神宗万历年间内阁大学士,字明成,号洪阳,南昌新建区人〈原新建县〉)的“东征”主张和对日战争策略。

  据萧德齐讲述,在中日战争期间,汤显祖因1591年批评时政遭贬之后,幸亏有老师张位及好友刘应秋在朝中斡旋,才得以量移浙江遂昌担任知县。虽然官小声微,但汤显祖依然关心时政,并且坚定站在张位、刘应秋等人的主战一派,认为应该派出大将,打击日本的侵略武装。他在给刘应秋写的信(〈答刘中允〉)中说:“倭事遂少信臣,可怪可惧。禁庭颇、牧为竟如何?若倭遂有朝鲜,亦似元昊在西。天必不使北胡有人以轻中国。”他认为,绝对不能让日本占领朝鲜,否则后果堪虞,就像宋朝时候李元昊建立西夏,成为大宋的心腹之患一样。

  ●用手中巨笔鼓励赞美抗倭英雄

  历史上,汤显祖没有机会参加“东征”的决策,也没有上过“抗日援朝”战场。但是,细读《汤显祖全集》可以发现,除了精准预测“东夷之为中国患也”、支持老师张位的“东征”主张和对日战争策略外,他还用手中巨笔,鼓励赞美抗倭英雄,表现了坚持抗倭的民族气节和爱国壮志。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明朝征调各地军队援朝征倭。当时,汤显祖的好友、时任平播军监军的临川人傅参戎入朝作战。第二年,倭寇平息,傅参戎得胜归来。据萧德齐讲述,时年50岁的汤显祖已辞官家居一年,得知消息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为傅参戎作诗——《傅参戎朝鲜过家有作》:提戈万里到林胡,袍血初干写战图。雪意满空貂佛座,秋风入塞雁衔芦。扁舟小队趋怀玉,盃酒高台傍郁孤。忽忆书生旧投笔,与君搥碎碧珊瑚。

  “诗中,汤显祖不仅赞美了自卫性质的正义战争,还说要为胜利凯旋的友人置酒欢会、擂鼓庆功。”萧德齐说,全诗浓墨重彩,勾勒出铁马金戈的沙场征战场面与投笔从戎的书生意气,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这份洋溢着的豪兴,分明活现了一位国事萦怀的志士形象。

  ●主张粉碎日本人觊觎东北的野心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恰逢张位70岁生日,汤显祖在代写的寿序中,又大谈张位在中日战争中主战的功绩,并回顾日本成为中国的祸害。

  汤显祖还指出,倭人骚扰中国南方不利,又谋控制朝鲜而猎取东北。东北这片疆土是非常重要的,过去的北方帝国如辽金元,都崛起于此,而宋朝的和亲政策最后就导致了大宋的亡国,历史教训不可轻忽。万历朝廷所面临的局势,与宋朝的经历十分相近,绝对不能再搞议和政策。所以,张位主战,而且最后能迫使日本战败退兵,是保家卫国的大功。汤显祖还写了一首颂诗(《奉寿洪阳师二十八韵》),为张位献寿,在序中更大大褒扬了张位主战的功绩:“东征决策,辽蓟无恐。威截海外,实莫肘腋。”

  “由此可见,汤显祖这位大剧作家,原来有明确的抗日主张,赞同对日作战,不但憎恨倭寇骚扰东南沿海,还主张要粉碎日本人侵略朝鲜、觊觎东北的野心。”萧德齐说。(文/记者石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