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九城际列车 记者杨继红摄
开栏的话:
秋风起,枫叶红,赣鄱美。为充分反映我省在生态修复、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江西探索”和创新经验,揭示美丽江西背后赣鄱儿女的艰辛追求和不懈努力,在全省上下营造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浓厚氛围,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经济新视线·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栏目,推出一批聚焦湿地保护、矿山修复、森林城市创建、地质公园建设、野生动物保护等主题的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首批选择生态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江西省、福建省和贵州省作为试验区。在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迈进的征程中,试验区的任务艰巨而光荣。
“当美丽中国的领跑者!”站在新的起点上,4600万江西人民满怀豪情接过了时代赋予的光荣任务,咬定“以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这一目标,埋头苦干,奋力前行。
接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接力棒”
绿色是江西的原色,“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绿色是江西的主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千山竞绿;从赣江到鄱阳湖,万水皆清。不忘初心,江西始终倡导和实践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路径。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江西始终保持着“走钢丝”的忧患意识:江西正处在生态建设的提升期,如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采取更为有力有效的措施,我们引以为豪的生态优势和绿色品牌,就可能最终丧失。
9月,省委书记鹿心社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以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加快实施生态工程,巩固绿色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积极创建生态家园,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着力创新生态机制,增强绿色发展动力。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凝聚绿色发展共识。
7月,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刘奇主持召开省政府经济形势分析会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绿色发展的接力赛,江西一直没有停步。从1983年开始的“山江湖工程”,江西30多年接续努力、奋斗不止;从打造生态文明的“江西样板”,到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鼓更急、步子更快。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贵在先行,重在示范。
江西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由点带面、由线串点,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全省一半以上县(市、区)跻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市、区)行列。
2015年8月19日,《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正式批复,这是江西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首个专项规划,也是我省规划首个以高速公路命名的生态经济带。
去年底,在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另一条重磅新闻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加分”——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省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另外7名省领导分别担任赣江、信江、抚河、鄱阳湖、饶河、长江江西段、修河省级“河长”。其体系之完备、覆盖面之广、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实打实的措施,带来的是全省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省11个设区市城区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达90.1%、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达标率达8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居全国第2位;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5%左右,主要污染物减排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全体党员干部坚守纪律底线,坚决做到"12个严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