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江西赣州:打好项目大会战 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3-02-27 14:37:1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汪婕责编:尹红燕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一大批重大重点项目达产达效,带动经济强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深耕优势特色领域,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批优质项目聚焦新兴产业赛道,激活新引擎……赣南大地的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全年签约项目427个 总投资3449.43亿元

  总投资300亿元的吉利(赣州)42GWh动力电池项目,落址于赣州经开区,是近年来赣州市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项目生产制造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芯、模组和PACK产品,落地后带动鸿迈新材料电池隔热片、赛可韦尔电池回收利用等众多上下游企业集聚赣州,加速形成整车、出行、换电、电池新能源产业生态闭环。

  重大项目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拉动效应。“除了能带动产业链的延长发展,重大项目的落地投产还能有效拉动投资链的资金利用。”赣州市工信局二级调研员林小兵说。

  近年来,赣州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强力推进浓厚招商氛围,创新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2年,全年签约项目427个,总投资3449.43亿元,获评全省唯一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利用外资等经济指标稳居全省前列。2022年,全市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28个、20亿元以上项目72个、5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含外资1亿美元以上)、100亿元以上项目8个(含外资2亿美元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1.6%

  江西丰羽顺途科技有限公司物流无人机生产项目,是南康继实现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后,高速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快速迈向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大“里程碑”,也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动案例。

  这一项目的落地,引领了一大批通航(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赣州,使赣州成为对接大湾区通航(无人机)产业分工的“大平台”。项目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产值超50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不只是南康,赣州的新兴产业正实现多点开花。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三期超高性能钨粉体智能制造项目,是崇义县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老企业上新项目的生动实践,开启了钨产业链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龙南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被认定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总投资125亿元的江西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钴镍、10万吨三元前驱体绿色智造项目,专注新能源材料业务,有效补齐赣州市新能源产业链中钴镍盐至锂电池正极材料细分领域中间环节,为赣州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得益于重大项目的带动,2022年,赣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1.6%,高于全市规上工业12.8个百分点,延续了较快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3倍、2.7倍和3.1倍。

  特色产业集群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走进江西嘉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生产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一件件电解铜箔、覆铜板等产品源源不断下线……江西嘉元科技有限公司与龙南成功“牵手”,是龙南线路板、锂电池产业链关键延链补链的重要一环。

  主动对接大湾区产业转移,龙南市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加速融湾的步伐坚实有力;南康家具产业集群通过做大规模、做强龙头、做全链条、做优平台、做活营销、做响品牌,取得长足发展;章贡区咬定医药健康首位产业不放松,积极为联合利华、雀巢、仁和制药等近百家优秀品牌提供产品开发和供应服务,抢滩医美行业千亿级市场……

  近年来,赣州市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持续做实做优、做强做大现代家居、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1+5+N”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为推进产业集群提能升级,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赣州市先后出台《赣州市关于推动工业倍增升级,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关于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明确产业集群发展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平台化、绿色化转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工业经济后劲十足。2022年赣州市“1+5+N”产业量质双升,获批创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跻身全省唯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规上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净增202家、总量全省第一,新增营收超50亿元企业6家、超百亿元企业1家,总数分别达10家、4家。(文 钟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