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上饶市:传承与创新并重 “文化+”深度融合 万年擦亮稻作文化名城品牌
2023-05-17 10:15:25来源:江西日报编辑:汪婕责编:尹红燕

  5月12日,万年稻作文化考古亲历者王炳万来到万年县第一小学,给学生们讲解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三次考古发掘经过。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把世界稻作起源由7000年前推移到1.2万至1.4万年前。1995年,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稻作文化遗产。

  稻作文化进校园,是万年全力推动稻作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力举措之一。近年来,该县大力弘扬传承稻作文化,不断拓展稻作文化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品牌效应,释放鲜活的文化创造力、凝聚力和推动力,跑出了打造文化名城的加速度。

  传承稻作文化。万年县高度重视稻作文化的保护、弘扬和传承工作,引入专业团队,规划一批有影响力的大项目,着力建设农耕文化历史博览园、休闲体验园、健康养生谷,使万年真正成为世界稻作文化的体验地。承办“栽培稻与稻作农业的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稻米产业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等与稻作有关的国际会议,作为推介万年稻作文化的重要平台。先后开展了“黎明曙光 稻作源流”进校园宣传月活动、“稻作文化提升年”系列活动,举办二十四节气礼俗活动,挖掘农耕民俗进行艺术再创作和节目策划,将传统的洗牛、咬春、祭祖等民俗一一再现。创编非遗民俗节目《耘禾歌》,连续两年登上央视舞台;配合拍摄《江西史话》《何以中国》等大型考古纪录片和外宣视频,积极推介万年稻作文化。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及5个省级和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文化+”深度融合。万年县把文旅融合作为弘扬稻作文化的重要举措,依托稻作之源的品牌效应,深入挖掘古色稻作文化、金色贡米文化、白色珍珠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五色”文化,以“‘五色’文化+”形式,设计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创作一批带有文化印记的文旅产品,打造了非遗之旅等具有文化创意的研学路线,形成了神农源等一批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景点、特色消费圈和网红打卡地。同时,该县将大力发展贡米产业作为万年稻作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让企业在保护与传承中唱主角,通过弘扬稻作文化,培育万年贡米品牌,把稻作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让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目前,该县已成功申报成为“中国贡米之乡”;万年贡米集团入选“中国粮油企业100强”和“中国大米加工企业50强”,“万年贡”品牌评估价值超70亿元。(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玉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