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江西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解读之一
2023-07-26 11:49:45来源:江西日报编辑:张震寰责编:尹红燕

  原标题:努力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解读之一

  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立足省情实际,作出了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的工作部署,而打造“三大高地”中的第一个,就是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

  “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殷殷嘱托,寄托着党中央对江西工作的殷切期望,为奋进中的江西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新时代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到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其内涵一脉相承,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扬优成势,全力以赴加快发展。”省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宜红认为,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是江西立足特色优势、聚焦关键问题作出的现实选择。

  张宜红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江西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全省上下应按照省委全会部署,牢牢把握机遇,补齐短板,在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上展现新作为。

  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对江西来说不仅是重大经济任务,更是重大政治任务。省发改委苏区振兴发展处处长刘上舰表示,要坚决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练好内功与借助外力相结合、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举措、补齐短板,聚焦聚力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绿色生态、红色文化等优势领域,加快实施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争先进位抓工作,勇创一流促发展,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老区建设新路径。

  刘上舰介绍,近年来,我省对标中央、结合实际,搭建了“1+1+N”的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政策“四梁八柱”。其中,两个“1”,分别是《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进一步推动江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西省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条例》;“N”,指的是《支持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特别是7月1日起施行的《江西省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条例》,聚焦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突出问题,推出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措施,使江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迈上了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江西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的底气,更来源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11年来打下的坚实基础。2012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全省革命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现出“老区不老、生机勃发”的喜人态势。

  2022年,赣州、吉安、抚州三市GDP分别达到4523亿元、2750亿元、1945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3.0倍、2.9倍、2.7倍。其中,赣州市GDP在全国排位由2011年的第108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62位,前进46位。目前,赣州市与深圳市、吉安市与东莞市分别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并纳入国家方案,抚州市与泉州市也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积极探索老区牵手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新模式。

  赣州作为国务院批复的两个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之一,无疑是我省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

  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居于全省第一方阵,信丰电厂二期、瑞梅铁路、瑞金机场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中科大稀土学院落户……今年以来,赣州市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省委全会分组讨论时,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克坚表示,赣州将认真按照省委全会部署要求,全力巩固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深入实施项目大会战、招商引资攻坚突破年、消费提振年等行动,全力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江西前途光明、重任在肩。相关专家表示,我省要聚焦“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目标要求,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改革开放、促进全面绿色转型、传承红色基因、增进老区人民福祉上争先进位、勇创一流,推动革命老区发展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