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90所高校逾7万名学生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
2024-03-19 15:42:5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震寰责编:尹红燕

  日前,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承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总决赛圆满落幕。通过校赛、市赛选拔,来自90所高校的7.6万余名参赛学生中,64名参赛学生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总决赛。

  本次赛事设置成长赛道和就业赛道,每个赛道分设高教组和职教组。成长赛道面向中低年级学生,重点关注其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围绕实现职业目标的成长过程;就业赛道面向高年级学生,重点关注其就业能力与职业目标和岗位要求的契合度。

  为服务高校更好参赛,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围绕大赛信息平台使用、校赛开展、学生指导等开展专题培训10次,覆盖4万人次,同期举办各类校园招聘会5545场。

  北京化工大学学生谢坤严在海军服役期间,认识到舰艇原材料“卡脖子”现状,回校努力攻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立志成为专业技术军官回到部队贡献力量。在深入京郊乡村调研时,中国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张琎深刻认识到相比于城市,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广袤乡村地区更加需要资源的统筹规划与合理利用,他说:“我想成为一名服务乡村振兴的国土空间规划师,这既是个人兴趣的使然,更是国家发展的感召。”

  “参赛学生都找到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并进行了很好的匹配。”北京市赛总决赛评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副院长李家华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称为“趋势就业”,并表示,尤其对于参加成长赛道的学生来说,如何能让自己的后续学习和实践更好地与职业目标匹配,制定科学合理的行动计划非常重要。

  北京市赛总决赛评委、北京化工大学学工部部长邹德勋也表示,比赛不仅是让学生按照生涯理论对自我进行探索,同时也是引导他们去了解国家和社会、行业发展需求,从而也能进一步提升生涯规划的全面性、深入性和科学性。

  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些学生的职业萌芽甚至从小就已种下,并随着专业学习和调研实践的深入,逐渐实现自我认知清晰、成长路径明确。

90所高校逾7万名学生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_fororder_11

职教组成长赛道参赛选手合影 摄影 张德奇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生孟成成报考了金融相关专业。大学入学后,他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对自己的从业目标有了更为清晰的方向——走向银行普惠金融的道路,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城市安全学院学生武鑫源刚入学时选择的是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到航天企业调研,职业目标也从机电行业转变成立志做一名航空航天领域的装配工程师,并为此转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为了帮助学生未来能有很好的职业发展,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类课程进行了全覆盖,从一年级开始,就给学生提供就业观念、知识、方法及能力等方面的指导。该校党委常委、副院长魏启晋介绍,学校更是把就业指导前置到新生入学考试环节,会对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性测评,老师为其分析原有的职业设想是否科学和可行。

  本次大赛还另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道,共吸引来自40所高校的40余名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最终评选出15名选手晋级决赛。

90所高校逾7万名学生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_fororder_12

教学或指导情景模拟 摄影 张德奇

  决赛现场设有课程建设情况汇报、互动答辩和教学或指导情景模拟环节,充分考查了教师扎实的理论知识、生动的教学案例和综合运用生涯教育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就业课程教学和指导、咨询等能力,充分体现了北京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过硬的素质能力。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做好生涯教育及就业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本次大赛辐射影响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引导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二是组织北京大学生职业规划成长训练营,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生涯辅导,并树立生涯规划典型,影响带动更多群体增强规划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继续发挥北京市就业指导名师工作室优势作用,打造更多精品咨询、指导活动,帮助北京高校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四是加强市级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金课建设,遴选精品教材,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文 李薇薇 马海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