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中国高校就业育人交流活动:构建高质量就业育人服务体系
2024-04-22 16:00:3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钟薇责编:尹红燕

  日前,在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以“凝聚就业育人合力,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为主题的中国高校就业育人交流活动顺利举行,活动邀请与会嘉宾交流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高校就业育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从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入手,大力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的有机联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百余所高校及企业代表共话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构建_fororder_1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致辞 摄影 高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对进一步做好高校就业育人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要聚焦使命担当,深刻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努力将人才势能优势转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动能;二要聚焦育人方略,深刻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内容,推动就业育人与课堂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的相结合,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完整的闭环;三要聚焦社会需求,深刻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是进一步强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重要突破口,着力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当前正值2024届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期、攻坚期,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生服务发展中心”)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为2024届毕业生发布了1100余万条岗位招聘信息。

百余所高校及企业代表共话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构建_fororder_12

学生服务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玉光致辞 摄影 高成

  学生服务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玉光介绍,为加强就业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合理规划自身学业与职业发展、提升就职能力,学生服务发展中心配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组织开展了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共覆盖2700余所高校、950余万名师生;并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已有1473家用人单位和2154所高校参与第三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目前已达成初步合作2万余项。

  就业育人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百余所高校及企业代表共话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构建_fororder_13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作报告 摄影 高成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在“深化高校就业育人 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主旨报告中指出,高校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情况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建设高质量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既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也能促进新质生产力产生。

  2021年教育部首次提出就业育人理念,引起高校广泛关注。

  福州大学在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注重让学生走出校园,以真实的企业需求、产业难点为导向。该校校长吴明红介绍,福州大学学生就业的专业匹配度很高,很好地将自己所学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可以说在助力福建重点战略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力量。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新就业形态与创业指导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慧介绍,浙江大学深入推动就业育人工作生态化、系统化,在突出就业育人的家国情怀、使命教育以及校内招生、培养就业、联动联合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就业育人与社会、市场等外部环境的连接,推动内外圈联动,构建聚焦全链路的协同的就业育人生态。

  “生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推动学生积极行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表示,每个人的价值和意义都具有独特性,要推动学生在价值行动中探索个性化的价值和意义。在AI时代,更要培养学生创新力和创新思维,而不只是固有的使用知识能力。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邢悦则站在企业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和企业用人实践的角度分享到,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应该将能够实现数字化重构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百余所高校及企业代表共话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构建_fororder_14

交流活动现场 摄影 高成

  本次交流活动由福建理工大学校长童昕主持。100多所高校分管就业工作负责同志、专家及企业代表等参加活动。(文 李薇薇 马海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