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吸引集聚更多英才来赣创新创业 江西省“人才政策宣传月”活动在赣州启动
2024-06-13 11:00:38来源:江西日报编辑:张震寰责编:尹红燕

  ■出台“赣鄱英才”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遴选支持办法,计划引进培养1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遴选10个左右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和100个左右科技创业团队,明确对来赣在赣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予最高6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和最高20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创新团队“一事一议”予以支持,对创业团队给予300万—500万元创业资助

  ■出台“江西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服务保障办法”,将人才认定拓宽至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宣传思想文化、技术技能、教育卫生及体育、乡村振兴、金融等多个领域,创新“以绩定才”“以岗定才”“以薪定才”等多元认定标准,不唯“帽子”取人,坚决破除“四唯”。人才认定后,即可分类匹配安居服务、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交通出行、旅游服务等各类服务保障政策

  ■在对技能人才支持方面,为解决技能人才晋升通道狭窄、经济待遇低等问题,江西省出台“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推动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出台“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着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机制改革试点,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在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AI“数智”人宣讲人才政策,省高层次人才认定系统上线……6月12日,江西省“人才政策宣传月”活动在赣州启动。该活动由省委人才办牵头举办,重点宣传近年来省级层面出台的重点人才政策以及各设区市重点人才政策。

  江西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持续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去年以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接连出台系列重磅人才政策,为人才在江西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在省级重大人才工程方面,出台“赣鄱英才”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遴选支持办法,计划引进培养1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遴选10个左右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和100个左右科技创业团队,明确对来赣在赣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予最高6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和最高20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创新团队“一事一议”予以支持,对创业团队给予300万—500万元创业资助。

  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相对紧缺的情况,江西省专门出台“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九条举措”以及“激励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九条措施”(以下简称“博士后九条”),在项目、资金、平台等方面给予青年科技人才全链条全方位支持。“‘博士后九条’出台后,一个理工科博士后在江西进站,即可获得20万元的日常经费资助。”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博士后出站后如果选择留赣工作,且首次择业与江西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还可获得15万元资助。

  要吸引集聚更多人才,除了给予“真金白银”的扶持外,更需要拿出“真心”,打造让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为此,江西省出台“江西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服务保障办法”,将人才认定拓宽至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宣传思想文化、技术技能、教育卫生及体育、乡村振兴、金融等多个领域,创新“以绩定才”“以岗定才”“以薪定才”等多元认定标准,不唯“帽子”取人,坚决破除“四唯”。人才认定后,即可分类匹配安居服务、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交通出行、旅游服务等各类服务保障政策。同时,配套出台“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满足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金融需求。

  此外,在对技能人才支持方面,为解决技能人才晋升通道狭窄、经济待遇低等问题,江西省出台“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推动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出台“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着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机制改革试点,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在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人才政策是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关键要素。为进一步扩大江西省人才政策知晓面、覆盖面、惠及面,吸引集聚更多人才来赣创新创业,下一步,省委人才办还将通过建立人才政策宣讲员制度,开展人才政策“五进”宣讲活动、线上宣传、暑期系列宣传等方式,推动人才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高校、进科研院所、进新型研发机构,让人才政策触手可及,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江西日报 卢瑛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