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在2025WBBA云网宽带发展大会上海峰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出席大会并作题为《发挥WBBA作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宽带融合发展》的主旨演讲。
柯瑞文认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结合信息通信产业来看,人工智能是关系未来云网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首先,AI不可避免会对云网基础设施提出更高性能、更加绿色、更强安全等要求,同时也将对网络架构、运营模式和客户体验进行新一轮重塑,推进传统网络向AI原生网络演进。其次,随着智能体和具身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促进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极大提升生产效益和效率,同时也会带来智能鸿沟扩大和安全问题加剧等潜在风险。因此,亟需推动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柯瑞文表示,中国电信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六年以前提出建设科技型企业目标,确立了“网络、云及云网融合、人工智能、量子/安全”四大技术方向,完成七大战略性新兴业务布局。中国电信坚持“网是基础、云为核心,人工智能是方向”,同时突出应用导向,守住安全底线,全面赋能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发展。
一是坚持云网融合,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云网融合是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特征,不仅是带宽和算力简单提升,还需要网络、计算和存储一体化纳管和动态调度,实现质和量的双重跨跃。中国电信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致力于将曾经“高不可攀”的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转化为千行百业触手可及的“数字水电”。打造中国电信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突破分布式云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分布式推理、异构混合训推等关键技术,实现跨服务商、跨地区、跨架构的算力互联互通,提供“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的五位一体服务,息壤已成为中国电信“第一科技”。
二是坚持应用导向,赋能千行百业产业升级。人工智能涉及算力、算法、数据三个关键要素。DeepSeek出现带来算力与算法门槛显著降低,大模型加快普及和落地,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千行百业。今年是人工智能规模应用的元年,高质量数据是关键因素。数据应用需要构建生态合作伙伴深度的融合,人工智能应用和其他应用一样,看起来说起来非常容易,做起来比较困难。这是一个经典的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解决。AI应用本质上是各类数据的流通、共享、交换及展示。数据涉及到一个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流程,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拥有者一般不愿意、不放心对第三方开放关键数据,但自身的数据应用能力往往又不足,以致出现数据孤岛、无法变现发挥价值,数字化的转型、智能化的升级很难推进。所以,需要业界各方充分沟通、相互信任。因此,中国电信将充分发挥自身长期服务客户的优势,五位一体的智能云算力体系优势和集成能力,与客户一道提供数据流通、交易以及隐私保护,协同各方推动数据高效流动,推动AI真正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三是坚持安全公平,守住人工智能发展底线。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遇风险挑战,经过大家多年努力,连接的数字鸿沟正不断的缩小,但云服务和AI智能鸿沟呈现出扩大趋势。安全与公平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基石。中国电信提前布局,持续打造安全型企业,构建了从基础设施到数据、内容、算法、应用一体的防护体系,并将不断创新发展,提升全生命周期安全治理能力,实现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同时,始终坚持公平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并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破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更大的智能鸿沟难题。
柯瑞文指出,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电信愿以WBBA为平台,与会员伙伴密切合作,为塑造更美好的云网宽带未来而努力。并提出三点倡议:
一是以WBBA为全球科技和产业枢纽,加强融合创新。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全链条协同,共同学习和交流;加强产业衔接与技术供给,打造具有引领性的标杆案例与示范场景;共享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全球智能供给的可用性与可及性。
二是以WBBA为协同治理平台,推动安全可信。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谋划,提前从源头规避潜在风险隐患;推动政策制定者加强沟通协调,健全多边对话与测试评估机制;提升人工智能发展的安全阈值与治理能力,推动AI向安全有序可控方向发展。
三是以WBBA为国际合作桥梁,促进公平发展。推动模型开源、数据共享与工具通用,降低全球智能技术应用门槛;共建智能基础与开放平台,增强人工智能能力的普惠性与适配性;完善多边合作机制,吸纳更多的AI伙伴加入WBBA。
柯瑞文最后表示,作为重要发起方,中国电信一如既往全力支持WBBA工作。中国电信将继续与全球同仁一起深化交流与合作,坚守初心,密切跟进技术进步和产业趋势,持续缩小数字鸿沟、智能鸿沟,推动AI与云网宽带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