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鄱阳湖千年渔舟的当代守护者
2025-08-07 17:03:3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汪婕责编:尹红燕

  在烟波浩渺的鄱阳湖畔,九江濂溪区新港镇官洲村的一处老宅里,年逾八旬的非遗传承人陈礼友正用双手,延续着千年渔舟的技艺密码。近日,江西职业技术大学“青雅财小金”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探访,见证这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02508073101bbf87100430284dcd01402bbabad_202508079e1ed3eac5b243f3ba89642201a3d1b7

“青雅财小金”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与陈礼友(右一)交流 供图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从湖上木舟到远洋巨轮,匠心如初

  年过八旬的陈礼友精神矍铄,他的一生与“船”紧密相连。青年时,他是乡间巧匠,凭借斧凿的技艺,将一根根老杉木化身为能在鄱阳湖风浪中稳行的巴斗船。这种独特的平底宽舱木船,是湖区渔民生产生活的“老伙伴”,其制作技艺凝聚了世代匠人对木材特性和水流规律的深刻理解。中年时,他怀揣技艺走向更广阔的海洋,在福建沿海的船厂担任船舶设计师,将传统智慧融入现代钢船制造。如今耄耋之年,他带着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技艺消亡的忧虑,倾注全部心力于巴斗船技艺的抢救与传承。

  列入市级非遗,迈向保护传承的新起点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2

巴斗船 供图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不能让祖宗的手艺在我们这一代断了根!”陈礼友的话掷地有声。为了让巴斗船走出濒危困境,他踏上了申遗之路。为拍摄高质量的申报宣传片,他自掏腰包花费超过3万元;他还伏案疾书,将毕生积累的选材、放样、打麻、桐油防腐等核心技艺流程系统整理成书稿,目前正为出版四处奔走。从船体结构的精确数据到每一道工序的口诀心法,字字句句皆是心血。在陈老的不懈努力下,巴斗船制作技艺于2024年成功列入九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全力冲刺省级非遗认定。这条路,他走得无比坚定。

  面对挑战,守护“活化石”,连接过去与未来

  巴斗船不仅是水上交通工具,更是鄱阳湖地区渔耕文明的“活化石”,承载着独特的地域历史与生态智慧。陈礼友老人的坚守,为这门古老技艺在当代的存续点亮了一盏明灯。他的申遗之路,正是为了给后人留下可循的“技艺密码”。

  “青雅财小金”团队此行,不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这份珍贵的非遗记忆,更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文 辛作林 谷雨萌 张斯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