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沥林荔枝红,青春“云”助农——南昌理工学院学子“三下乡”记
2025-07-01 18:03:4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震寰责编:尹红燕

  夏日蝉鸣里,广东省惠州市沥林镇的荔枝林迎来一群特别的“新农人”。近日,南昌理工学院传媒学院“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以镜头为笔、以实践为墨,在荔枝林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从树梢采摘到云端销售,从田间教学到冷链物流,学子们用传媒专业技能架起助农“云桥梁”,让岭南佳果乘着数字浪潮奔向更广阔的市场。

沥林荔枝红,青春“云”助农——南昌理工学院学子“三下乡”记_fororder_图片17

南昌理工学院传媒学院“三下乡”志愿服务队

  枝头劳作:青春汗水浸润荔枝红

  晨光穿透枝叶时,实践队员已穿梭在荔枝林间。他们踩着木梯攀上枝头,在果农“枝脆轻落脚”的叮嘱声中,指尖轻捻蒂部摘下带露的红荔,深浅不一的红在竹筐里堆叠成小山。

  “这串荔枝色泽均匀,果蒂泛绿,是头茬鲜货。”队员们凭借连日积累的经验精准判断成熟度,粗糙的果农手掌与年轻的指尖在枝头交错,传递的不仅是采摘技巧,更是乡村振兴的温暖接力。

  草帽下,果农俯身分拣荔枝。实践团成员跟着果农学习,从辨别成熟度到规范采摘动作,把课堂知识对接田间实践,让青春力量在劳作中扎根生长。

沥林荔枝红,青春“云”助农——南昌理工学院学子“三下乡”记_fororder_1

实践团成员采摘荔枝

  在分拣间隙,学子们就地指导农户用手机拍摄荔枝特写。“把镜头贴近竹筐,让阳光透过缝隙照亮荔枝蒂部。”他们以装满红荔的竹筐为实景道具,指导农户用手机拍摄筐中果实的堆叠层次感,现场演示如何通过角度调整让筐里的荔枝呈现“颗粒分明”的视觉效果。

  劳动之余,队员们与荔枝来了一场特别的“青春同框”。他们或站在缀满红荔的树下,让累累果实成为青春背景;或手捧刚采摘的鲜荔,将丰收的喜悦与荔枝的红润定格。这些带着泥土气息与青春活力的合影,经实践团的新媒体矩阵传播,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田野里的青春助农故事,也让沥林荔枝的“鲜”,借由年轻身影的映衬,传递得更远。

沥林荔枝红,青春“云”助农——南昌理工学院学子“三下乡”记_fororder_1_副本_副本

队员们与荔枝合影

  室内打包区,堆叠的纸箱与忙碌身影交织成助农图景。实践团成员围坐一起,默契配合开箱、装果、封箱,在标准化操作中保障荔枝运输鲜度。他们专注于每个环节,将传媒人的细致转化为打包效率,用协作凝聚起助农“加速度”,让一箱箱荔枝带着乡土温度与青春诚意,奔赴市场。

  “以光为媒”架桥梁,直播助农拓销路

  临时搭建的直播间内,补光灯将荔枝映得鲜红欲滴,实践队员们各展所长,打造沉浸式助农直播。导播台后,负责技术的队员紧盯屏幕,实时调整画面构图与收音效果;镜头前,主播手持荔枝,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着沥林荔枝从枝头到舌尖的故事。

沥林荔枝红,青春“云”助农——南昌理工学院学子“三下乡”记_fororder_图片23

打包荔枝

  政企校联动:室内直播间里的乡村振兴“实景课”

  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到访时,室内直播间正进行着荔枝产品的直播展示。“把课堂搬到实践一线,让专业知识服务乡村发展,这正是高校育人价值的体现。”黄细花参观了直播设备与流程,与实践队员们亲切交流,对实践团将传媒专业与助农需求结合的做法给予肯定。

沥林荔枝红,青春“云”助农——南昌理工学院学子“三下乡”记_fororder_1_副本

助农直播

  当晚,沥林镇镇长化身“助农推荐官”做客直播间,不仅带来“满减补贴”等政府优惠政策,更通过镜头推荐沥林镇文化,实现“卖产品”与“推品牌”双线联动。补光灯下,晶莹的荔枝果肉与农户质朴的笑容交相辉映,直播间内不断滚动的订单留言,成为青春助农最生动的注脚。

  校地协同筑长效,青春答卷写在乡土间

  从荔枝枝头到物流端头,南昌理工学院传媒学子以“三下乡”实践为契机,扎根沥林荔枝园,将课堂所学融入乡土实践。他们发挥传媒专长,不仅策划品牌推广与线上营销,更俯身田间地头,深度参与采摘、拍摄、直播、打包的全流程助农实践。这既是专业技能在田野中的生动检验,让学子们在实干中增长见识、体悟农情,也点燃了“传媒+助农”的创新火花。

  这份来自田间地头的“答卷”,不仅记录着学子们付出的汗水与足迹,更印证了青年深入基层、服务“三农”的成长价值——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这场深度参与,不仅是一堂写在乡土大地上的生动“实践课”,更为高校智力服务地方、青年力量助力乡村发展探索了可行路径,展现了青春动能赋能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与未来潜力。(文/图 石沛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