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传承千年杏林文化 庐山打造中医药康养文旅新地标
2025-08-20 14:44:2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震寰责编:尹红燕

  国际在线江西报道(记者 钟薇):8月19日,“寻源千年杏林”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媒体采风行活动在江西九江庐山市启动,来自全国的媒体记者深度探访杏林遗址、杏林文化园、东林大佛等景区,提前解锁这个“中医药+文旅+康养”超级IP的核心密码。

  医者仁心,千年杏林重现历史现场

  “相传东汉神医董奉在此治病不取钱物,只是让病愈的患者种杏树,数年成林。”8月19日上午,随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一场庄重的董奉纪念仪式在庐山杏林遗址园拉开帷幕。当日恰逢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庐山市卫健委组织的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同时启动。采风行记者们一行恰逢其会,共同见证了庐山市的医疗工作者们在此进行医德医风培训。

千年杏林“活”了!庐山解锁中医药康养文旅新玩法

董奉纪念仪式

  驻足于复刻的杏林场景中,触摸着承载“仁心仁术”精神的历史脉络,记者们感受到的是一段鲜活的中医药文化记忆——这里正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两次认证的“中医杏林文化发源地”,1800年前“杏林春暖”的故事从文字典籍中走进现实。庐山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熊丽霞表示:“我们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传承杏林遗风,守护医者初心,让‘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如杏林般,生生不息,荫泽四方。”

  五感体验,中医药文化可触可感

  “您气血稍虚,建议试试中药茶饮调理,我给你写个方子,很容易买到。”在中医面诊体验区,国医大师潘凤芝为记者们搭脉问诊,免费提供体质辨识和养生建议。这样“零距离”的中医体验,未来将在杏林文化园成为常态。

千年杏林“活”了!庐山解锁中医药康养文旅新玩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820130610

国医大师潘凤芝(右)为记者们搭脉问诊

  移步至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更多令人期待的“打卡点”接连亮相。商业水街虽未完全开放,但已能窥见传统建筑与现代消费场景的融合——未来这里将汇聚守正中医馆、药食同源旗舰店、云雾中药茶饮等江西头部品牌,打造“可溯源”的道地药材消费街区。中国首部中医药沉浸式疗愈剧场也将成为项目的亮点之一,运营方透露,剧目将融合香疗、音疗等元素,让观众在观剧时同步感受中医“治未病”的疗愈力量。

千年杏林“活”了!庐山解锁中医药康养文旅新玩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820130552

建设中的杏林文化展示馆

  硬核规划,环庐山康养产业链雏形初现

  据庐山市人大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振国介绍,依托庐山“山城湖”联动的天然优势,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将串联秀峰、东林大佛、鄱阳湖候鸟景观等资源,推出多条康养旅游线路;同时联动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打造医德医风教育基地和中医药技术转化平台,实现“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双轮驱动。预计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年产值突破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让“中医圣地·杏林之源”成为庐山文旅新名片。

千年杏林“活”了!庐山解锁中医药康养文旅新玩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820130547

座谈会现场

  项目运营负责人魏良介绍,目前文化园园区建筑已全部完工,公共区域装修预计10月完成,首批江西头部企业已洽谈入驻,2026年元旦将正式开园迎客。

  流量密码,庐山打造文旅康养新顶流

  庐山发展中医药康养文旅占尽天时地利。政策东风强劲,国家“十四五”中医药规划明确支持“文旅+康养”融合,江西打造“中医药强省”的战略为项目加码。资源得天独厚,庐山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丰富,温泉与中医药理念天然契合,“庐山天下悠”的品牌早已深入人心。

  更重要的是,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以“董奉IP+沉浸式体验+全产业链”跳出同质化竞争,构建出独具竞争力的业态模型。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陶晓华所言:“当千年杏林文化从历史书中走出来,变成能体验、能消费、能传承的生活方式,这里就不止是旅游目的地,更是中医药文化的活态传承地。”

千年杏林“活”了!庐山解锁中医药康养文旅新玩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820130703

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规划图

  2026年元旦,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将正式开园。这场“寻源千年”的文化之旅,揭开传统文化“破圈”的新范本——在李白笔下的瀑布旁品药茶,在董奉种杏的林地中体验疗愈,千年杏林真正“活”在了当下。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