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这个警务室,是家门口的“平安灯塔”——南昌市公安局东湖分局董家窑派出所守护平安的生动实践
2025-10-31 18:05:5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震寰责编:尹红燕

  秋日,丹桂飘香,走进五星级“幸福社区”——锦苑春天小区,居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和祥和景象映入眼帘。这份安宁的背后,离不开坐落在社区一角的董家窑派出所锦苑春天社区警务室。自2010年小区交付使用以来,这间警务室始终是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阵地。它不仅是执法前哨、服务窗口和民心驿站,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里的生动实践。

  “坚冰”化“暖流”

  基层警务工作,常常始于深夜的一通电话。“小丁警官,这日子没法过了!”今年1月25日晚11时,退休干部老唐因难以忍受楼上护士小潘夜归的脚步声和流水声,情绪激动地拨通了社区民警丁魁的电话。

  丁魁接到电话后迅速行动。他先是晚上10点到老唐家中感受噪音情况,又在白天前往小潘工作的医院了解其工作强度。全面掌握情况后,他联动楼栋长和社区干部,启动“五员调解法”共同上门。调解中,他没有空谈道理,而是提出具体方案:建议小潘铺设地毯、更换软底拖鞋,同时送给老唐一副降噪耳塞。

  一场因生活节奏冲突引发的纠纷悄然化解。几天后,那曾令人烦躁的噪音变成了彼此间的理解和关心。老唐夜里听到楼上轻微的动静,会想“小潘安全下班了”;小潘回家时,也会下意识地放轻动作,念着“别吵醒唐伯伯”。

  这是警务室日常工作的一个片段。依托“丁魁调解工作室”,他们运用由社区民警、社区干部、楼栋长、业委会成员和物业经理构成的“五员调解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警务室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15起,化解率达100%,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这不仅是警务室的成绩单,更是董家窑派出所筑牢平安根基的缩影。据了解,2025年以来,董家窑派出所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325起,成功化解4314起,化解率高达99.74%。

  “呼声”变“掌声”

  化解矛盾是为社区消除隐患,而主动服务,则是警务室温暖民心,变“呼声”为“掌声”的具体体现。

  “孙大爷,您的身份证办好了。”一天晚上,丁魁敲开了独居老人孙大爷的家门。孙大爷年过八旬,腿脚不便,办理身份证成为他的一桩心事。了解情况后,丁魁不仅上门采集了信息,证件一到更是第一时间送到家门。今年以来,他们已累计为特殊群体送证上门50余次。

  除了送证,警务室更是将安全知识送到居民身边。他们通过业主群推送案件、在社区举办“反诈集市”等方式,持续开展反诈宣传。“我们要让每一位居民都提高警惕,让骗子无处下手。”民警丁魁表示。这份坚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社区已连续5年保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零发生”。

  真诚的服务,换来了居民毫不保留的信任。社区里的万大爷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没事就爱去警务室坐坐,跟小丁他们聊聊家常,看到哪里不对劲的,也愿意第一时间跟他们说。”这间小小的警务室,已成为社区居民信赖的“第二个家”。

  “银发”焕“新光”

  警务室的真诚服务,也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其中,“银发义警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2020年,由业委会主任、退休党员曹根水牵头,组建了“银发志愿服务队”。2022年,积极响应市政府打造“洪城义警”品牌的号召,队伍升级为全市第一批“洪城义警队”,更名为“银发义警队”。队员们多是退休的老公安、老职工,如今继续在社区发挥余热。

  他们活跃在护学岗、日常巡逻和消防安全检查中。10月17日傍晚,护学任务刚结束,细心的义警杜爷爷发现路边有个背着书包的男孩乐乐正独自哭泣。民警丁魁和几位义警立即上前帮忙:奶奶用纸巾温柔地为孩子擦去眼泪,王爷爷凭借经验系上家人。为安全起见,大家决定护送孩子回家,直至将孩子安全交到奶奶手中。

  治安大队民警查胜这样评价:“‘银发义警队’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他们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在巡逻防范、矛盾调解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是实现群防群治的有效方式。”

  社区民警丁魁也深有感慨:“这支‘义警队’,是我们社区的‘宝贝’,有他们在,我们工作起来更有底气。”

  从化解矛盾到主动服务,再到群防群治,锦苑春天社区警务室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将服务延伸到社区每个角落。这里处理的多是家长里短的小事,汇聚的却是社区居民的信任与安心。这间小小的警务室,正是家门口的“平安灯塔”,用微光照亮了社区1276户居民的心田,让这个五星级的“幸福社区”实至名归、温情永驻。(文 陈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