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就是命令。2005年8月,就兴建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这一议题,宁都县在北京专门召开专家论证会。中央党史研究室、文献研究室等19位党史、军史权威专家和各级有关领导等应邀出席。
2006年6月,中央办公厅正式下发文件,同意在宁都兴建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
2007年10月18日奠基动工,2008年12月完成馆体主体建筑。
2011年,纪念馆的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调研、调度、论证、决策、实施。新一届班子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把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建设作为繁荣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提升红色历史地位的“一号工程”来抓,全面加快了纪念馆的扩建和陈列布展工作。
为把纪念馆打造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高标准建造 “全国红色旅游一流纪念馆”,宁都县邀请到北京军事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聚英执笔撰写陈列大纲。2012年3月18日,在北京召开陈列大纲专家论证会,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博物馆等七个部门9位专家参加论证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陈列大纲指导思想明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史料详实。为进一步完善陈列大纲,先后还邀请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何友良对陈列大纲作进一步修改,补充和丰富。2012年7月省委宣传部对大纲进行批复,8月开始馆内布展工程。几易其稿,加班加点,至2013年10月,纪念馆试开馆,纪念馆室内布展基本完成。
展厅紧扣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史这一主线,采用声光电动态演示、3D影像等多媒体技术,以现存的实物展示为主,辅之以图片、文献、模型、沙盘、仿真复制品以及油画、国画、浮雕、版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通过背景画面、地面艺术塑形、艺术道具、彩塑人物营造真实战场环境,多媒体技术模拟再现爆炸、机枪、冲锋枪等真实战场影像。再现了当年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突出展示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红军将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彰显“雄浑、厚重、大气”陈展特色。填补了我国无全面展示我党我军这段光荣历史纪念馆的空白。
全体党员干部坚守纪律底线,坚决做到"12个严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