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甜蜜事业
岁末年初,购买灌芯糖作为年货及伴手礼的客户特别多。李荣光用推车将灌芯糖送出老街,送到客户手中。
手工作坊里,前来挑选灌芯糖的游客络绎不绝。
1月5日,黎川古城景区潭溪灌芯糖手工作坊前,李荣光扮成“猪八戒”,一边跳舞,一边拉糖,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腊月到正月初九,李荣光的灌芯糖手工作坊营业额已超25万元。
小麦洗净、浸水发芽,作为熬麦芽糖的原料。
烧柴火灶熬糖的火候全凭师傅多年积累的经验。
待糖浆温度稍微降下来,便要舀进糖钵中。
游客品尝刚刚做好的灌芯糖。
正月里,年味浓。在黎川古城景区潭溪灌芯糖手工作坊前,李荣光扮成“猪八戒”,伴着欢快的音乐,一边跳舞,一边拉糖,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传承了800余年的灌芯糖是黎川人必备的年货,是招待亲朋、馈赠好友的佳品。腊月到正月初九,李荣光的灌芯糖手工作坊生意尤其火爆,营业额超25万元,是去年同期的5倍。
灌芯糖,就是将馅芯(炒熟的芝麻、花生等)灌入用麦芽发酵熬成的糯米糖中,手工反复拉制,最后做成小圆管状的白色糖果。每到冬日农闲时,黎川县潭溪乡家家户户制作灌芯糖出售,灌芯糖也成为该乡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和很多传统老手艺一样,小作坊式甚至一家一户制作的灌芯糖,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逐渐没落甚至失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农村传统特色小吃受到热捧,老手艺也迎来“新钱景”。瞅准这一机遇,2017年,在外创业的潭溪乡村民李荣光从上海回到家乡,与村民成立合作社专门制作并销售灌芯糖。同时,他在黎川古城景区租下店铺,开起了一家集体验和销售为一体的灌芯糖店,并注册了商标。
李荣光告诉记者,制作灌芯糖的每一道工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特别是熬糖非常关键,时间和温度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如今,他也紧跟时代潮流,每次制作灌芯糖时都在网络平台直播,收获了不少粉丝的同时,也赢得了大量订单。“认真做糖,把灌芯糖卖到全国各地,带领家乡父老乡亲致富,这就是我的甜蜜事业。”作为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灌芯糖制作技艺传承人,李荣光期待着把黎川灌芯糖产业做大做强。(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文兵 涂星星 吴福清 摄影报道)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