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数字化普惠金融助力寻乌结出“致富金果”
2023-05-25 16:09:3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汪婕责编:尹红燕

  国际在线江西消息(钟薇):5月24日,“‘作示范、勇争先’之数字科技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会上,江西省赣南苏区的寻乌县作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借助数字金融实现产业发展的经验成为焦点,其数字金融成果被热议。

数字化普惠金融助力寻乌结出“致富金果”_fororder_2-1

研讨会现场 供图 网商银行

  据悉,江西省近年来持续探索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不断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围绕农业产业振兴、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等领域,创新匹配度高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不断满足“三农”领域多样化的融资需求,逐步形成了全国金改区的“江西经验”。而其中,作为赣南脐橙的三大产区之一的寻乌县,正是这一系列变化的缩影。

  引数字金融活水:水果大县的破题思路

  寻乌是“中国蜜桔之乡”,也是赣南脐橙的三大产区之一,有80%的农民收入依赖水果种植产业。但是在2012年前后,脐橙大幅减产,产业遭受重创。

  为了降低“一果独大”的风险,寻乌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资金问题是最大难题,前几年脐橙树被砍,乡亲们手里都缺钱,想扩大种植规模,买苗的钱都是问题,在水果种植业,投资周期长,买苗、施肥、防护、采摘,每个环节都得花钱。”寻乌县水果产业带头人陈皆治说道。

数字化普惠金融助力寻乌结出“致富金果”_fororder_2-2

果农运输脐橙 供图 网商银行

  “近年来,寻乌县以恢复柑橘种植,高标准建园为切入口,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也一直在探索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寻乌县金融服务中心主任曾文浩指出。2020年9月,寻乌尝试与网商银行合作,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短短几年,已有1.9万小微群体和农户获得网商银行数字贷款。

  “在政府的推荐下,我使用网商银行,拥有了15万元的信贷额度,作为产业带头人,还获得了免息支持。”陈皆治说,“现在我身边符合条件的乡亲们只要点点手机,几分钟就能申请到一笔数字贷款,解决了资金问题,非常方便快捷。”

  “大山雀”飞入田间:寻乌“四大经验”

  农业的产业升级,是复杂的结构性升级,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重要一环。作为农业大县,寻乌多措并举,只为让农户享受数字化普惠金融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

  首先,寻乌通过制定《寻乌县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寻乌县推动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打造“智慧寻乌”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开发线上金融产品、加强支付环境建设、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推进寻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其次,寻乌发展科技助农,引入“大山雀”技术,拓宽数字金融服务能力;与网商银行一起,建立区域专属数据授信模型,为农民群体提供免担保、无抵押、无人工干预的数字化信用贷款。

  另外,当地果业局联合网商银行深入当地优势产业,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及高光谱识别技术“大山雀”,摸清寻乌县脐橙、鹰嘴桃等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分布数据,并基于这些基础数据,建立一套可以验证种植大户生产经营数据的方法,实现农户—地块—作物三要素的匹配验证,为县域内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更便捷、更精准和额度更加适配的信贷服务。

  互联网银行在寻乌的发展,也激活了寻乌当地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针对三农群体以及特色产业的线上金融产品,推动寻乌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不断升级。

  为进一步扩大数字金融覆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寻乌政府制定了产业奖补政策,对发展蔬菜、百香果、油茶等农业产业的农户予以资金补助。网商银行在线上,推出惠农信贷通、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等多种信贷产品;线下,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173个,为全县173个行政村、90%的农户提供足不出村、方便快捷的银行账户查询、转账、小额取现、自助循环贷款等“一站式”数字金融服务。

  从“寻乌经验”看金改区“江西样本”

  2021年,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榜单评选,寻乌成功入选,成为江西省上榜的两个县之一。作为江西典型的涉农县,“寻乌经验”成为以水果等经济作物为支柱产业的县域发展模板,同时也是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样板。

  近年来,江西省持续探索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不断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助力全省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形成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江西经验”,用数字化和科技的方式解决银企、银农信息不对称难题。

  “寻乌经验”正在被更多的农产大县效仿,激发着全省各县域竞争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化动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