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探访广丰龙溪村 舒言诚/摄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谢梦丽、杨文超报道:传统村落是孕育和保存中华民族根性文化的空间载体,承载着农耕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思想。江西省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优厚,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凝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风貌。如何保护好、发展好传统村落,是事关江西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答题。
6月14日,跟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记者和网络名人的脚步,让我们走进上饶市广丰区龙溪村,见证和感受中国传统古村落别具一格的偏居之美,重“心”发现城市之外,传统和现代、保护和发展和谐共生的探索之路。
600多年历史的龙溪古村,四周青山环抱,溪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村内明清古建筑保留完整,有宗谱可考的明代建筑20多幢,清代建筑130余幢,其中祝氏宗祠、文昌阁、江浙社、观音阁被纳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龙溪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风貌要保护,但如何同时兼顾发展?
上饶广丰龙溪村古建筑(广丰区委宣传部供图)
“发展乡村经济,是留住乡里人的最实用举措,这是保护人气,保护居住地,带来的好处就是保护居住的古建筑,保持古色、古香、古风。”采访团一位网络名人的话道破了“真相”。
据了解,东阳乡以龙溪村为试点,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开发相结合,依托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名片效应吸引人气,通过改造提升民居农院,激活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打造“春观黄花、夏摘蓝莓、秋收瓜果、冬品甜柚”等富有季节变化的庭院景观留住人气。古村庭院被激活,变成城市居民的小菜园、后花园、微农场。在“庭院经济”创新加持下,龙溪村的“方寸闲地”变身“增收宝地”,当地农民笑开了颜,古村焕发出新气象,留住了那山、那村、那古迹遗风,锁住了乡愁。
龙溪村的保护和发展是江西持续推进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例佐证。近年来,江西连续推出《江西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措施》《关于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的工作方案》等多项措施,持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努力将江西传统村落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先行示范之地”。一批批传统村落在保护利用中,护住了传统风貌、改造了基础设施、提升了人居环境、发展了特色产业、增强了内生动力、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