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江西:新型稻种创新高 多种优势应用广
2023-07-08 15:59:3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汪婕责编:尹红燕

  7月5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水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邀请有关专家,对丛枝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在兴国县农技推广中心的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考察。该品种属于“节肥抗逆和重金属低积累新品种选育”“江西省农业科研协同创新专项—早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成果之一。在本次测产中,该品种在节肥条件下保持高产,平均亩产达507.32公斤,比当前早稻主推品种“中早35”增产6.24%。同时,该品种还具有抗逆、抗病、低积累重金属等优势,是一种绿色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江西:新型稻种创新高 多种优势应用广_fororder_图片1

兴国县农技推广中心的示范基地测产现场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土壤中最为广泛分布的一类真菌,能够与植物的根部产生共生体——丛枝菌根(AM)。AMF不仅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盐,提高植物抗旱、抗逆能力和营养条件,还能改善土壤特征特性,对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作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优势团队历时10年协同攻关,克隆出世界首个促进水稻与丛枝菌根高效共生基因OsCERK1DY,并获得基因专利,抢占了水稻分子育种的制高点和菌根共生领域的主动权。OsCERK1DY基因不仅能显著提高水稻与AMF的定殖水平,在不添加营养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还能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堪称集绿色高效合二为一的有利基因。而“赣菌稻1号”,就是利用OsCERK1DY基因培育的水稻新品种。

  现场,专家们选取三块减肥25%“赣菌稻1号”的抛秧田块进行测产,“赣菌稻1号”与“中早35”相比,平均增产6.24%;相较于“中早35”,菌根共生水稻“赣菌稻1号”节肥可达25%左右;在相同施肥条件下,水稻氮肥利用率由36.87%增加至44.79%,提高7.92个百分点。专家组组长谢华安认为,“赣菌稻1号”在节肥条件下保持高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建议加快示范推广。

江西:新型稻种创新高 多种优势应用广_fororder_图片2

试验田(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减磷试验

江西:新型稻种创新高 多种优势应用广_fororder_图片3

试验田(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示范展示

  “赣菌稻1号”并非江西省农科院利用OsCERK1DY基因培育的“独苗”,经多年育种应用,江西省农科院利用OsCERK1DY基因创制了一系列菌根高效共生的水稻新品系或新品种。“徽两优慧占”就是江西省农科院自主研发的国审水稻品种,通过将OsCERK1DY基因导入其恢复系,获得了菌根高效共生的水稻新品系“徽两优慧菌占”(目前正参加区试)。区试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品种,“徽两优慧菌占”巨幅提升水稻产量达18.2%,是区域试验中产量最高的水稻品种。

  此外,江西省农科院还着力培育了安优5020、赣晨光1号等优质水稻品种。其中安优5020苗期耐寒性好,米质优,能有效促进早稻“口粮化”和“优质化”;赣晨光1号是籼型常规水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好、熟期偏早等优势。这些优质品种的育成成功打破了早稻生产“早而不丰,丰而不优”的天然屏障。

  禾苗茁壮生长离不开有效施肥,江西省农科院长期研究改良施肥播种技术,所研发的水稻侧深施肥种肥同播技术也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人力成本,助力新型水稻品种绿色、健康、高质量生长。

江西:新型稻种创新高 多种优势应用广_fororder_图片4

试验田(赣晨光1号

江西:新型稻种创新高 多种优势应用广_fororder_图片5

试验田(杂交早稻安优5020“两优一增”丰产高效模式

  近年来,江西省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积极开展种业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刘翔介绍,“优质晚稻早种”技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在高温条件下进一步打好特色牌,利用灌浆对高温顿感的优质晚稻品种作早稻种植,将“早稻高温逼熟”劣势转变为“区域稻米经济”优势,兼顾了高产与双季优质,走出了传统稻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江西经验”。他说,“优质晚稻早种”模式能有效解决早稻缺乏优质稻、政府收储早稻的财政压力大、落地谷造成优质晚稻原粮纯度差等问题,稳定提高粮农收入,在实现早稻优质化和稳定早稻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江西:新型稻种创新高 多种优势应用广_fororder_图片6

早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现场会

  据了解,2023年,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丛枝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系即将在江西落地,包括杂交稻、常规优质稻以及亲本材料等,将极大提高菌根共生在水稻产业的覆盖面。同时,江西省农科院将继续加强菌根作用机理研究,加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为更好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献计献策,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水稻可持续发展、保护绿水青山作出更大贡献。(文/图 胡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