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国水稻育种在上高获重大突破 三大早粳稻新品系平均亩产达1177.8斤
7月24日,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石湖村收割“中科发早粳1号”。本报全媒体记者 邹海斌摄
7月24日,上高县锦江镇石湖村千亩连片示范田稻浪翻滚,6台收割机忙着收割金灿灿的早粳稻。经专家组现场测产,“中科发早粳1号”“中科发早粳25”“中科发早粳23”三大早粳稻新品系平均亩产达1177.8斤,农艺性状表现突出,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获得重大突破。
我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第一大国,然而,一直以来,双季早粳稻品种在水稻生产中是一个空白。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李家洋院士团队运用“分子精准设计育种”理念,经过长期科研攻关,选育出我国首个双季早粳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2021年,“中科发早粳1号”在上高县试种200亩获得成功。近三年,李家洋院士团队在早粳稻品种选育方面不断取得突破,选育出“中科发早粳25”“中科发早粳23”两个新品种。
7月20日,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上高县举办“中科发”三大早粳稻新品系千亩示范现场会,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带领测产专家进行实收测产。结果显示,人工抛秧种植的田块实收亩产1230.6斤,机插种植的田块实收亩产1125斤,平均亩产实现1177.8斤。
据李家洋院士介绍,经过早期雨水、低温到现在高温、台风的考验,“中科发早粳1号”抗倒性、生产性好,基本没有出现穗发芽的情况。专家组在现场实收测产并进行食味品尝后表示,“中科发”三大早粳稻新品系农艺性状表现突出,亩产超过预期,稻米外观品质优、食味好。
“早粳米饭又软又香。”7月24日,连续三年试种的上高县种粮大户吴汉明告诉记者,“李家洋院士团队选育的双季早粳稻新品种,抗低温能力强,可提前半个月播种,结实率比早籼稻高约5%,亩产增加100至160斤。”
“三年实践证明,‘中科发早粳1号’在南方种植很成功,它克服了一般品种穗发芽的问题。”谢华安院士对早粳稻新品种推广充满信心。据悉,“中科发”三大早粳稻新品系的成功选育,解决了早稻产量不高、米质不优、抗逆性弱等问题,可进一步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海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