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江西新余以“三个跑在前”打造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新模式
2024-01-16 10:19:2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钟薇责编:尹红燕

  2023年以来,江西省新余市市场监管局强监管、防风险、保平安,打造“三个跑在前”特种设备监管模式,筑牢特种设备安全防线。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平稳向好,全年未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深耕三方“责任田” 让责任“跑”在风险前

  新余市市场监管局强化安全责任意识,以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行业主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贯通落实,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一企三员”促企业自律。制定企业“一企三员”“三个一”工作制度,督促1404家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主要负责人、安全总监、安全员职责,构建企业负责人负总责,安全总监、安全员分级负责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倒逼企业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1+12”促部门履职。健全市场监管部门统筹协调、12个成员单位按职责落实的“1+12”特种设备安全专委会,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五个一”工作制度,细化职责清单、制度清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全年专题研究特种设备安全工作12次,开展联合督导检查30余次,实地研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6个。

  “一书一函”促属地尽责。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运用综合考核、督导检查、挂牌督办等方式,督促各县(区)政府落实属地责任。运用“一书一函”(督促限期整改通知书、隐患督办函)常态化督办制度,压实属地责任。全年共发出《隐患督办函》4份,消除重大安全隐患4处。

  运用四张“监管网” 让监管“跑”在风险前

  新余市市场监管局开发多个智慧监管平台,装上“千里眼”,推行“云监管”,将“人盯人”变“机器盯人”,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建设气瓶信息追溯平台,气瓶贴上“身份证”。建设“大数据+监管”充装、销售、检验、报废全过程的气瓶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将32.6万只气瓶纳入平台监管。推动“信息化+监控”阳光充装,为全市17家气瓶充装单位装上“电子眼”,实时监控充装情况。累计销毁报废气瓶5万余只,始终保持超期未检瓶、报废瓶动态清零。

  打造电梯智慧维保平台,维保装上“智慧眼”。依托江西省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全省率先试点电梯智慧化维保,从源头上杜绝电梯维保人员“以修代保、虚假保养”情况,电梯维保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优化电梯应急处置平台,电梯配上“安全锁”。健全“一键救援、两方响应、三级保障”应急救援体系,全年共处置困人事件1461起,解救被困人员1983人,救援抵达平均用时12分钟,建成电梯困人“12分钟应急救援圈”。

  开发数智叉车管理平台,叉车装上“电子眼”。在全省率先运用数智叉车管理平台,叉车安全水平和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已有300多辆叉车纳入平台管理。

  推行“三好”工作法 让安全“跑”在风险前

  新余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推行“三好”工作法,让安全“跑”在风险前面。

  讲“好”宣传,增强企业安全意识。“线上+线下”相结合,执法人员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举办各类宣传活动42次,发放宣传资料6.5万余份,推送燃气安全提示短信120万条,在重点领域发放《特种设备安全明白卡》。开设“特种设备安全大讲堂”,对企业“一企三员”进行全员轮训,2023年共培训1500余人次。

  抓“好”排查,摸清风险隐患底数。以人员密集场所电梯、大型游乐设施、涉危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为排查重点,详细查看特种设备检验、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一企三员”责任落实等情况。以“四不两直”、联合执法、交叉互检等多种方式开展特种隐患排查工作,2023年共检查生产、使用单位308家,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治问题隐患675项。

  守“好”底线,“铁拳”打击违法行为。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3张动态清单,督促企业限时整改销号。以整改带动整治,高压震慑、标本兼治,严厉打击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拒不整改的违法行为。2023年共查处特种设备违法案件30起。

  下一步,新余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入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治理,在监管模式、监管方法、监管举措上大胆探索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高标准高质量抓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全力守护群众“满满的安全感”,为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贡献市场监管力量。(文 彭小毛 吴小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