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朱虹: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2024-01-16 17:30:53来源:大江网编辑:钟薇责编:尹红燕

朱虹: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首先,要感谢中宣部将《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评定为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并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为本书刚出即红创造了优良条件。截至目前,本书已经销售2万余册。

朱虹: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 朱虹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出版

  说起这本书的缘起,我愿称之为“火种的传递”,也可以说一个红色火种点燃了另一个红色火种。2023年初,三环出版社在北京的中国图书博览会上举行新春发布会。会上,王林同志听了我对全面梳理江西红色历史的书籍《红旗漫卷江西》的创作谈,并就“红色故事应该怎么讲、红色教育应当如何做、红色文化应该如何宣传”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记得那天,我们从江西红色文化开始漫谈,从“红旗到底打得多久”“毛泽东早期红军生涯的跌宕起伏”等一系列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文对于红色文化的选择取向,说起课文因为囿于篇幅,能传递的信息量有限,要让“10后”对中华民族的红色“家史”融会贯通,就需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谈到兴浓处,王林同志发出邀请,让我编著一本以少年儿童和老师为主要读者、以小学语文课本选取的红色故事为中心辐射发散的红色读本,作为义务教育的补充阅读。旁边秋林同志一听,立马赞成,并主动请缨由三环出版社承担初始的编辑任务,与人教社合作出版。我也欣然应允,在《红旗漫卷江西》之后,把红色的火种传递到祖国的下一代手中。所以,我认为《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是一本点燃红色火种的书。

朱虹: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红旗漫卷江西》朱虹著 三环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马克思认为,任何时代的统治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那么这种思想如何被社会普遍接受呢?必须将它置于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并且从少年儿童抓起。所以说,看起来这是一本小书,但它承接的是一项大任务。

  这是我第一次为小读者写书,回去之后我把小学教育阶段12本语文课文都读了一遍,尤其是课文里的红色故事反复读。我们期待将此书打造成少儿阅读的精品图书,而精品的标准就是“三精、两力、一检验”。“三精”是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体到这本书,强调的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书籍不是标语口号式的宣讲政治概念,而是挖掘课文中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展现课文故事中的精神力量,在日常学习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动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家国情怀。要遵循创作规律,文字优雅通俗,好看好懂易记。封面设计精美,书中文字、图片等清晰,色彩均匀,尺寸和裁切边缘准确,装订工艺质量高。“两力”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求展示真实历史的力量,在矛盾斗争中来表现人物的特色,有吸引人的情节、打动人心的细节,使故事鲜活生动、高潮迭起、好戏连台,感人泪下、催人奋进,不只感动一阵子,还能记住一辈子。“一检验”是说作品要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不仅现在大家说好,而是再过几年、几十年仍然能够立得住。在写作这本《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的时候,我也是以这样的标准去要求的。

朱虹: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红井

  《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精选了27篇人教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中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课文,用12万字的篇幅讲述其背后的故事。为什么叫“背后”?是因为原课文文字太短,需要充分说明它的历史背景,延伸故事发生的前后内容,事件产生的动机、结果,拓展其作用和意义。如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限于小学生水平和编书的体例,在课本上只有一页纸,103个字,还加上这口水井的照片。课文上讲挖井的原因只有一句话,“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我们在书里用《红井水 清又甜》为题,用了2800多字,从1931年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写起,具体解释不打井的原因,是因为当地农民怕触动了龙脉、坏了风水,毛主席告诉大家:不要信天命、要信革命,亲自和警卫员带头挖了这口井,一直讲到1950年,毛主席派人来慰问,乡亲们将这口井取名“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碑,刻上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用一口井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关系。

朱虹: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为确保书稿内容准确、规范,我查阅了大量史料,并到一些地方进行专题调研,对不同版本的素材细心推敲、甄别,对党史、军史的相关表述再三核查,力求逻辑清晰、有理有据。通过深入浅出的背景阐述和可靠鲜活的故事细节,为读者提供一个真实可感、贴近他们所思所想的读本,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把红色文化内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引领,教育引导广大小读者从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中汲取正能量和养分,为他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和积极的激励力量,真正“入脑”“入心”。中国教育有经典“三问”,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我认为,这本书做出了自己的问答。所以,这又是一本回答中国“教育三问”,为立德树人而写的书。

朱虹: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朱德的扁担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今,我们已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革命战争年代的精神需要与时俱进。《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等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现在的少年儿童已不再喝井水、几乎也不吃红米饭南瓜汤了,生活中也不需要他们从事高负荷的体力劳动,怎么让少年读者对红色文化故事产生共鸣、萌发情感、培养共识,让红色文化不断有新传承、新表达、新活力?这本书从其熟悉的人、事、物着手,比如《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一文,就是选编了当代女航天员王亚平上太空“摘星星”的故事,以亲情友情、革命圣地、历史文物等作为切入点,以微观的鲜活细节描写血肉丰满的革命人物,让小读者展开联想,激发共鸣与共情,培养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新的文化使命,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这又是一本响应时代号召的书。希望本书在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时发挥积极作用。

  (此文系作者在《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出版座谈会的演讲)(来源:翻开江西这本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