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地区生产总值跨过千亿元大关 鹰潭市实现历史性突破
2024-07-15 11:19:5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钟薇责编:邱观史

  “跨越赶超”“向新而行”“先行先试”“以人为本”……7月1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奋力打造国家级先进铜功能材料及高端应用集群和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新闻发布会。鹰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子建介绍鹰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情况。鹰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江训开,鹰潭市副市长李小平,鹰潭市副市长毛建华出席发布会。

地区生产总值跨过千亿元大关 鹰潭市实现历史性突破_fororder_图片1

新闻发布会现场

  实力显著提升,鹰潭实现“跨越赶超”

  奋进的鹰潭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实现“跨越赶超”。鹰潭市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跨过千亿元大关,由2012年的488.9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82.25亿元,在全省前移3个位次,2023年首次位居全省二类地市第一,实现建市以来历史性突破。工业经济实现总量倍增,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408.4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414亿元,总量接近翻一番,在全省排位第5位。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在近年来高增长的基数上实现了可持续增长、高质量增长,鹰潭在全省的经济版图上,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地区生产总值跨过千亿元大关 鹰潭市实现历史性突破_fororder_图片2

张子建(左二)介绍鹰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能级焕新蝶变,鹰潭继续“向新而行”

  创新的鹰潭产业能级焕新蝶变,继续“向新而行”。鹰潭市贯彻落实全省“1269”行动计划加速推动铜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通过存量抓工业技改、增量抓高端铜材、变量抓科技创新,鹰潭的先进铜功能材料产量占比达46.5%,全国67家铜产业链主企业超过三分之一落户鹰潭,高新技术企业十余年增长了17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08%、位居全省第一,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78.06%、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占比达67.6%,攻克了50余项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23个铜产品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180项。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省级绿色园区实现全覆盖,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的同时,规上工业单位能耗同比下降9.5%,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7%。

  改革试点亮点纷呈,鹰潭敢于“先行先试”

  开放的鹰潭改革试点亮点纷呈,敢于“先行先试”。10余年来,鹰潭市承担了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150余项,改革创新的精神、先行先试的担当,已经内化为鹰潭市的内在特质。

  鹰潭是全国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鹰潭聚焦土地入市、农村产权抵押担保等五项试验任务,探索建立了139项体制机制,今年6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现场会在鹰潭召开。鹰潭余江是全国15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区)之一,鹰潭是全国首批20个海绵城市示范城市之一,鹰潭是全省唯一获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城市,鹰潭还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鹰潭确保“以人为本”

  幸福的鹰潭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确保“以人为本”。鹰潭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民生答卷。

  2023年鹰潭市人均GDP首次突破11万元,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于长三角41个城市第18位的水平。2023年鹰潭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1.96︰1,首次降至2以内,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9︰1,城乡收入差距实现逐年改善。全省5个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鹰潭占了2个,余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案例获评全国民生示范工程。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吸引了“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种群连续17年栖息龙虎山越冬,江西唯一的朱鹮种群重建基地成功落户,鹰潭市空气质量长年保持国家二级以上标准,2023年优良天数比例达96.7%,创历史新高,8个国考断面连续五年保持Ⅱ类以上水质,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近年来,鹰潭市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级先进铜功能材料及高端应用集群和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鹰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文/图 高晓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