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南昌交响乐团与来访的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南昌保利大剧院联合举办音乐会,深情演奏《庐山组曲》。优美铿锵的旋律飘荡在大剧院内,让听众在跳动的音符间,遇见音乐世界里的最美匡庐。
1972年10月,弗兰西丝和其丈夫在中国演奏《庐山组曲》 供图 当代江西
《庐山组曲》的诞生
《庐山组曲》创作于1972年,由美国知名女钢琴家弗兰西丝·鲁茨·哈登为纪念庐山而创作。
弗兰西丝和她的家族与中国有很深的渊源。她的父母于19世纪末先后来到中国,并长期在中国生活。
因醉心于庐山的风景人文,弗兰西丝的父母婚后在庐山置地建房,并在中国生育了五个孩子,其中三个都出生在庐山,弗兰西丝就是其中之一。
弗兰西丝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几乎都是在庐山度过的,那里是她名副其实的故乡。她在庐山读书、玩耍、成长,庐山的溪流、山谷、树木、云雾,都是她记忆中抹不去的印记。
那时,年幼的弗兰西丝经常听修建庐山石阶的石工吟唱劳动号子,这种铿锵而又明快的旋律深深刻在了她的脑海里,成为她生命中的音符。《庐山组曲》第一乐章的主旋律,就是在劳动号子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
后来,回到了家乡,但是她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始终忘不了在中国的岁月。
1971年,弗兰西丝开始潜心创作《庐山组曲》。
次年,弗兰西丝夫妇正式受邀访华,弗兰西丝回到了庐山,开启了她久违的朝圣之旅。重回故地,弗兰西丝感慨万千,灵感萌动,她把对庐山的留恋、对中国的热爱写进了乐章里,并在这里最终完成了《庐山组曲》的谱写、定稿工作。
就在那年10月,弗兰西丝和她丈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钢琴演奏会,这是《庐山组曲》的全球首演,许多美国媒体报道了这一盛事。音乐会上,弗兰西丝用中文向观众致辞,并称将《庐山组曲》献给“全世界的中国人民”。
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情谊
《庐山组曲》面世后,这组乐章便成了弗兰西丝牵挂中国的情感寄托。在她此后所有的音乐会上,《庐山组曲》成了必演曲目。
后来,弗兰西丝将《庐山组曲》连同北京音乐会的其他曲目一起制作成唱片,公开发行。此后数十年,她一直以音乐的方式,向世界诉说庐山情缘,讲述中国故事。
弗兰西丝的不少家族成员长期在中国生活,很多人都会说中文,都有中文名字。据弗兰西丝的侄孙女艾伦·鲁茨回忆,在家族聚会上,大家总是谈起在中国的经历,老人们会讲在中国的趣事,回忆他们如何养蚕缫丝,如何学习中国文化。
在艾伦·鲁茨的印象里,中国往事是伴随着她成长的故事集,堂祖母弗兰西丝总是跟她描述庐山的景色,讲述中国的文化,这令她很痴迷。后来,艾伦·鲁茨将家族成员在中国生活的所有信件、日记整理出来,出版了一本著作《庐山组曲:一首从西方到东方的情歌》。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这次南昌音乐会的双方合奏,有一种久别重逢、薪火传承的特殊意义,似乎传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直到今天,这组源自对庐山怀念、对中国牵挂的乐章,跨越国界,依旧常常在世界各地响起,向人们深情地诉说着一个美丽的东方故事。
庐山牯岭美国学校 供图 当代江西
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化因交流互鉴而精彩。艺术往往在民间交流中展现出独特的作用。人们因喜爱《庐山组曲》开始关注它背后的故事,这就促使更多人对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萌生兴趣,从而加深彼此的了解。
很多时候,民间交流是打开国家关系的一把“钥匙”。《庐山组曲》仿佛成了跨越国界的象征,附载着人们对彼此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总有一座桥,能够超越种族、国别、政治理念和文化背景,用共同的审美与情感,把远在天边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庐山组曲》就是这样一座跨越了半个世纪、连接不同文化和历史的桥梁。它饱含彼此理解与尊重的倡议,饱含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值得一直传承、反复聆听。(文 王惊雄 李宝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