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浪潮中,江西省吉安市以“林长+林改”为关键抓手,将林改工作深度融入全市“十大攻坚战”战略布局,通过清单化管理压实责任、制度化推进保障成效,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径,为森林这座“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注入澎湃新动能。
吉安市紧握集体林地“三权分置”钥匙,完成集体林地延包169.2万亩,并创新实施国有林场场外造林15万亩,有效拓展绿色空间。挂点林长率先垂范,成功争取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赣江源区生态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等重大项目,累计获得中央资金支持超22亿元。通过科学推广“耙带式造林整地、低产低效林改造”等四种高效模式,形成30个乡土树种全周期技术指南,“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国土绿化220余万亩,造林面积与成效稳居全省榜首,亩均蓄积量提升1.05立方米,生态根基日益厚实。
依托覆盖全域的“两山”公司林权收储平台,吉安市收储碎片化集体林地57.6万亩,新增规模经营主体90个,整合经营面积20万亩。通过“国有林场+集体林”联营共建、“强村公司+合作社”规模经营等模式,偏远山区残次林、疏林地实现集约化管理,森林蓄水固碳能力显著增强。例如,安福县竹江乡下沙村236亩油茶套种南瓜示范基地,通过“以短养长”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成为全省林业经营创新典范。
吉安市聚焦“一县一业一品”,规划森林可持续经营产业示范带13条(总长776公里),建设示范点217个(面积33.1万亩),并加速建设吉水林化香料产业园、峡江林业科技示范园等6个特色产业园,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效转化。
构建“3+N”现代产业体系。以中央财政油茶示范奖补为引擎,全市油茶面积突破330万亩,年产茶油2.57万吨,年产值达134亿元,带动36万农民人均年增收2358元。同步推进“以竹代塑”产业体系,依托255万亩毛竹林基地,年可采伐毛竹9000万根,安福鲁丽二期、井冈山全竹循环经济产业园、万安竹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加速建设。林下经济活力迸发,打造油茶林下套种中药材示范基地23个,发展森林药材种植23万亩,林下经济总面积达419万亩,年产值194亿元。
金融活水润山林。发挥普惠金融试验区优势,吉安创新建立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制度,已发放收益权证171本(覆盖16.37万亩),并开发林地收储贷、香料贷、公益林质押贷等10余种金融产品,贷款余额突破60亿元,推动林地流转交易110万亩。例如,九江银行推出的林业经营收益权证贷款,为遂川县山苍子种植户高青平提供50万元授信,助力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
探索资源管理新机制。吉安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完成10661亩补充林地入库,永丰县完成全省首宗林地生态修复占补平衡指标交易(538.5亩,64.61万元)。同步推进湿地占补平衡,万安、遂川等地完成湿地指标交易17宗,交易额达2702万元。
碳汇经济开新局。在遂川、吉水等县开展林业碳汇试点,遂川县签约预售全省首单造林碳汇CCER项目减排量5469吨(价值54.69万元),并完成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2.0461万吨(价值73.66万元)。吉安县省级森林经营碳汇项目预售2915吨,全市森林碳汇综合能力稳居全省第二,年均吸收二氧化碳2.13亿吨。井冈山市更创新“检察+碳汇”模式,通过认购碳汇替代生态修复,推动司法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
依托林长制的强大统领力,吉安市林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三大核心指标稳居全省前三甲。全市组建县(市、区)林业基层片区服务中心46个,服务网络覆盖全部215个乡镇,打通林业管理“最后一公里”。
创新体制机制。吉安市领跑全省出台《吉安市林长制工作规范(试行)》,并与江西省林长办共同编制全国首部林长制省级地方标准《林长制工作规范》,明确各级林长、护林员职责,构建“五大体系”“五项机制”,推动林长制规范化、标准化运行。首创市域监测预警图斑判读及运用机制,实现连续三年森林督查图斑总数、问题图斑数、问题图斑面积和蓄积数“三下降”。
提升管护能力。吉安市严格执行松材线虫病分区分级分类管理,疫情发生面积和病死株数连续四年大幅下降。推进国有林场分场半专业扑火队标准化建设,防火能力显著提升,相关工作获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表彰。创新建立“林长+公安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实现林业案件高效闭环处置。
化解林权纠纷。吉安市出台《清理规范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方案》,建立三级联动调解机制,推行林权类不动产登记“一站式办理”和“一表联审联批”服务,成功化解历史遗留林权纠纷3389宗(涉及面积15.84万亩),维护林区和谐稳定。
吉安市林改不仅激活了山林资源,更带动了乡村振兴。通过“国有林+集体林”“国有林场+合作社+林农”等模式,全市30万农民从林业产业中受益。例如,遂川县云岭林场与村集体合作,建设1951亩中药材基地,带动村级组织年增收5-10万元,并引入摩托车越野赛事打造红色摩旅小镇,实现“林业+文旅”融合发展。万安县五丰镇林下种植山香圆1200余亩,带动120余名村民就业,预计3年后亩均纯收益达3000元。(文 曾红忠 刘楼 钟南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