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30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组织70余名师生开展“我的井冈行”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活动,既是策应吉安市委打造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擦亮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井冈红”文化育人品牌、巩固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建设之举,也是落实“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建设的生动举措。
示范带头讲思政课,激发学子立技能报国之志
在大井朱毛旧居,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专职副书记姚珊与师生们一起重温革命历史,并聚焦旧居内的“读书石”“残墙”“感情树”三件革命文物,向师生们深情讲述背后的历史故事与当代启示。
姚珊现场授课 供图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这块不起眼的‘读书石’,是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的‘书桌’。”姚珊指着白屋天井旁的石头说,“即使在缺衣少食、敌情严峻的岁月,毛主席依然手不释卷,这种对知识的渴望,正是我们新时代青年需要继承的精神品质。”她强调,学习是立身之本,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更应锤炼技能,以“读书石”精神破解“本领恐慌”,成为服务国家的能工巧匠。在现场思政课讲授中,姚珊将历史文物与现实启示相结合,既有深情讲述,又有互动提问。来自融媒体中心的胡思颖同学说:“姚书记的课让我豁然开朗,原来红色基因就在这些具体的文物和故事里,离我们并不远。回到学校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线课堂促共情,增强红色思政教育吸引力
师生同堂共同聆听音乐思政课 供图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在“我的井冈行”研学基地,师生同堂共同聆听了音乐思政课——《人民的军队》。通过回溯井冈山时期的武装斗争到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系统解读了国防建设的历史与现状,一个个革命人物、一个个生动案例,展示了红军用“小米加步枪”赢得胜利背后的感人事迹。”智能建造学院的肖昊同学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虽然不是人人都要穿上军装,但都可以用自己的技能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我要学好专业知识,将来为国防科技工业添砖加瓦。”
师生参观毛泽东同志旧居 供图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在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学生们仔细观察旧居中的煤油灯、木桌、硬板床,仿佛看到了伟人在深夜奋笔疾书的身影。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久旺老师说:“毛主席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调查研究,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这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斗争的最好诠释。”“对比当年的条件,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太优越了,没有理由不努力。作为护理学子,要以护卫人民健康为己任,努力提高技能本领。”医护学院学生刘灿灿感慨道。
将理论阐释与实物观摩相结合,将红色历史与现实需要相结合,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引发学生共鸣,让思政教育更显生命力。
追寻革命历史,感悟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师生们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供图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研学实践中,师生们先后赴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旧址、朱毛旧居等地,在现场讲解中穿越历史,深刻感悟井冈山斗争时期背后的波澜壮阔。“当听到大小五井120户人家被杀绝69户时,我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入党积极分子王建忠眼眶湿润,“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唯有奋斗才能告慰英灵。”
师生体验“我与总书记一起‘打糍粑’” 供图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在神山村,师生们认真聆听了《乡村蝶变,共赴新程》现场教学,走进村民家中参观民宿、手工艺作坊,与当地竹编艺人探讨技艺创新,体验“我与总书记一起‘打糍粑’”。师生们轮流挥锤,在糯米的香甜中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发展速度。“总书记当年在神山村‘打糍粑’的场景,体现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我们打糍粑,不仅是体验民俗,更是传承‘依靠群众’的精神。”来自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班的李秋虹同学说。
深入探讨促交流,“五育”并举育时代新人
师生们体验田间劳作 供图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研学期间,带队老师组织来自省级红色班级、非遗传承实验班、吉州窑艺术研究院、校级学生组织骨干和边疆民族地区各族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 共筑中华梦”研学项目的同学们,深入探讨大学生如何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传承井冈山时期“红米饭南瓜汤”的艰苦奋斗精神。与此同时,还组织同学就“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进行大调研,他们走访村民和商户、采访游客、收集数据资料,力求形成调研报告为当地发展提供对策。机电学院的郭祚作同学说:“这次深入了解了红军战士肩挑百斤粮食在山路上奔波的故事,想想自己的生活太安逸了,以后要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在社会锻炼中了解社情国情,才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
此次“我的井冈行”研学实践,师生们行走在井冈山的青山绿水间,触摸历史的温度,感悟精神的力量,创新融入校领导讲思政课、一课多师、双师同堂、实践体验、现场教学、音乐思政等“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元素,让更多学生在红色研学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能。(文 李久旺 黄森文 刘振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