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鹰潭市“汇政银企直通车”跑出惠企利民“加速度”
2025-07-09 11:22:4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钟薇责编:尹红燕

  “汇政银企直通车”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西水晶光电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近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鹰潭市分局的大力协助下,该公司借助“汇政银企直通车”活动,利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场景进行融资业务全流程管理,有效解决了企业因账期调整造成的资金流短缺问题,减少了汇率波动风险的影响,帮助企业能够更加稳健地发展。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鹰潭市分局围绕涉外企业普惠政策直达、跨境服务平台直连、汇率避险产品直通、合规经营难题直解的“四直”金融服务模式,以网格化管理搭建汇政银企对接桥梁,为全市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25年1月-6月,全市跨境收支总额同比增长10.7%,其中货物贸易同比增长11.42%,服务贸易收支总额达到近五年新高;全市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结算笔数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3%和9.4%,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融资金额同比增长74.4%,外汇衍生品业务规模同比更是增长了超20倍。

  聚焦“政治引领”,做便利化政策的“领跑者”。一是构建涉外政策直联机制。为了让便利化政策更好地惠及企业,鹰潭市构建了涉外政策直联机制。联合市商务局印发支持涉外企业高质量发展“汇政银企直通车”专项行动方案,组织辖内银行金融机构开展我与企业“面对面”形式、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集中宣讲活动30余次。在鹰潭高新区举行的“汇政银企直通车”启动暨跨境金融服务银企对接签约仪式上,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和江西省中信保的业务专家向到场的100余家涉外企业宣讲便利化政策、汇率避险知识及出口信保等政策产品。5家涉外企业现场与银行签署了外汇衍生品、贸易融资等跨境金融服务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金融保障。二是优化政策服务供给。推动优质企业跨银行互认,向全市银行推送便利化优质企业名单,充分释放便利化标识对优质企业的增信作用,丰富银行展业信息和方式,推动全市便利化成果共享。汇银联动对“专精特新”、科创型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直通服务,做到便利化政策应纳尽纳,并向优质企业推出便利化一揽子政策组合服务。2025年1-6月,全市专精特新便利化优质企业9家,占鹰潭市便利化优质企业总量的56.25%;全市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结算金额同比增长26.46%,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小微企业占比达80%以上,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聚焦“外汇为民”,做跨境服务的“践行者”。一是政银联动举办交流活动。国家外汇管理局鹰潭市分局联合兴业银行鹰潭市分行等银行先后在鹰潭高新区、贵溪经开区举办跨境业务银企合作交流会。会上,银行为近60家涉外企业进行了重点跨境合作伙伴授牌,并围绕汇率避险、贸易融资、跨境结算等领域,对授牌企业推出结售汇点差、“经营快贷”、“网络循环贷”等各类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支持和选择。二是引导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召开全市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推进会、外汇套保增信服务调研座谈会等专题会议,引导银行通过平台数据资源推出线上专项授信、信用类授信和创新融资产品,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根据不同企业需求设计专门的外汇衍生品方案,助力企业有效应对汇率波动风险。2025年1-6月,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助力全市外贸企业获得融资超2.4亿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超20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聚焦“风险防范”,做合规理念的“守护者”。一是开展宣传活动增强法治意识。依托“诚信兴商”“宪法宣传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宣传活动,“面对面、零距离”向群众宣传外汇与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现场摆放普法宣传图片展板、发放宣传手册,让广大群众树立法治意识,营造“越合规越便利”的金融生态。二是加强合作打击违法犯罪。就虚假贸易、电信诈骗等涉及外汇资金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汇警合作,今年上半年进行政策释疑与信息共享6次,探索合作办案有效方式,协同推动营造安全健康的涉外营商环境。

  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鹰潭市分局将进一步推动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改革落实落细,切实提升涉外企业跨境金融服务质效,持续优化涉外营商环境,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外汇力量。(文 陈亮 胡晨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