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凝聚科技创新力量 助力“三大转型”发展 江西财经大学首届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2025-07-10 19:05:1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震寰责编:尹红燕

  7月9日上午,江西财经大学召开首届科技创新大会。本次大会旨在凝聚创新力量,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工作迈向新台阶。大会由校党委书记刘耀彬主持,校长邓辉作主旨报告,江西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桥出席会议并致辞。全体在家校领导和党委常委出席会议。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党支部(总支)书记及科研副院长,实体科研机构负责人,创新团队负责人,在研国家级课题负责人,智库工作者代表,在外挂职人员等共280余人参加会议。

凝聚科技创新力量 助力“三大转型”发展 江西财经大学首届科技创新大会胜利召开_fororder_图片36

江西财经大学召开首届科技创新大会 摄影 刘建芳

凝聚科技创新力量 助力“三大转型”发展 江西财经大学首届科技创新大会胜利召开_fororder_图片37

陈金桥致辞 摄影 刘建芳

  陈金桥在致辞时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他强调,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具有战略地位,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先锋队”,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尖刀连”,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并充分肯定了学校在科研平台、科创能力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陈金桥介绍了过去一年来全省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成效。最后,对江西财经大学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三点期望:一是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系统性支撑体系;二是建立自信自强创新文化,加快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三是聚焦绿色技术、数据技术和智能技术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更好地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他祝愿江财在科技创新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耀彬在主持大会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以思想之旗引领创新航向,务必在全校上下营造崇尚创新、勇于探索、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二是聚焦重点、狠抓落实,以实战之姿推进十大行动,要坚决打破部门壁垒、学科壁垒,以全局视野统筹资源,以协同作战聚力合力;三是强化保障、优化生态,以暖心之举厚植创新氛围,让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能在江财的创新生态中收获事业的成就感、生活的幸福感。

  校长邓辉以“以科技创新引领‘三大转型’发展”为主题作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首先指出本次科技创新大会的两个重大意义:一是发出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号角,二是补齐学校在全面创新工作方面的短板,作出工作规划和部署。他指出,本次大会具有历史意义,标志着学校将科技创新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破釜沉舟的决心、革故鼎新的魄力,全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桎梏,为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筑牢根基,为打造数字财经高地注入动能,为服务江西发展标杆锻造引擎。

  大会报告分为四个部分:把握发展形势、认清学校现状、锚定目标任务和强化工作要求。

  关于发展形势,邓辉从外部挑战和内部需求两方面,分析了学校推进科技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外部挑战方面,一方面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战略需求,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正经历大调整,需应对两重挑战:科研上,科技与产业需深度融合,AI推动科研范式变革;人才培养上,需加速布局新兴专业,创新培养模式,强化科研反哺教学、科技赋能育人。内部需求方面,一是学校“三大转型”中面临供需错位、大而不强等问题,面临创新需求激增与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提升创新能力是关键;二是“双一流”建设需强化科技含量,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突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于学校现状,邓辉从科研基础资源禀赋、科研创新能力水平、产学研结合与成果转化、科研管理机制建设、重构科研队伍和科研任务5个方面回顾了学校的现有基础,并指出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有待突破;成果转化效能不高,服务社会能力需强化;体制机制障碍凸显,系统支撑力需优化;教育科技人才协同不足,人才支撑力待提升;开放合作格局不宽,国际影响力需拓展。

  关于目标任务,邓辉指出,学校对于科技创新的定位是:将科技创新打造成为实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流数字财经大学和服务江西标杆大学”三大转型目标的战略引擎与核心支撑。学校通过了《江西财经大学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计划(2025-2035)》,这一行动计划提出了2027、2030、2035三个阶段的主要目标,还包含了“十大行动”共21项重点任务。这十大行动总体思路是围绕五大方面的工作展开:攻坚原始创新,夯实核心竞争力;激活转化效能,提升社会服务力;深化机制改革,增强系统支撑力;统筹人才培育,锻造团队攻坚力;扩大开放合作,拓展全球影响力。

  关于工作要求,邓辉对下一阶段学校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要求全校上下要认清形势,即学校科技创新还处于步或初级阶段,学校科技创新工作要遵循“四为”原则: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有所能为、有所大为;二是要更新观念,即要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有组织的科技创新,立足并拓展优势学科;三是要特色发展,要坚持外需驱动、项目牵引、靠大联强、范式变革、点上领先、举校保障,形成具有财经类院校特色的创新模式;四是突出重点,重点发力经济主战场和世界科技前沿两大方向,推进省部平台的申报与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平台合作,抢抓三化机遇,提前谋划重大科研项目,借鉴先进科研模式,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科研协作,加大力度引育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人才、企业科技人才和海外科技人才;五是强力保障。要强化战略规划、科技战略研究和重大任务储备。要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协同联动,要从外部和内部筹划资金加大投入。要全面梳理制约科技创新工作推进的关键问题,并制定方案扫除障碍。

  最后,邓辉希望全校上下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攻坚核心指标,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化改革突破,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智慧统筹分类施策,全力提升江西财经大学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为学校“三大转型”和“双一流”建设提供核心动力,共同书写属于江财的时代新篇章!报告立足时代发展大势与学校实际,既体现了对国家战略的深刻把握,也彰显了推动学校科技创新的深入思考和坚定决心,将为学校凝聚创新合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注入强大动力,引领学校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副校长方玉明对《江西财经大学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计划(2025—2035)》进行了详细解读。他指出,该计划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江西省科教强省战略,抢抓“三化”机遇,全力推进“三大转型”的具体行动。计划包含抢占自主知识体系布局行动、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攻关行动、高端智库提质行动、大平台优化行动、大成果培育行动、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培育科技生力军行动、科技创新国际化行动、科研效能治理行动、科研体制改革障碍突破行动等十个行动,共21个任务,他对每一个行动的内涵、目标和任务进行了介绍,明确了学校下一阶段的科技创新工作的任务和重心。

凝聚科技创新力量 助力“三大转型”发展 江西财经大学首届科技创新大会胜利召开_fororder_图片42

表彰现场 摄影 刘建芳

  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院长万征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代表发言,财经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小惠作为科研平台建设单位代表发言,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教授李秀香作为智库工作代表发言。科研处处长谌飞龙通报了科研工作相关情况。

  大会对近年来学校科技创新优秀团队与个人进行了表彰。

  会前,与会领导和教师还现场参观了江西财经大学科技创新工作成果展,对近年来学校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智库工作、大项目、大奖项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次科技创新大会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江西财经大学将科技创新置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为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擘画了战略蓝图,明确了发展方向。未来,江西财经大学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全面落实《江西财经大学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计划(2025—2035)》,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驱动学校三大转型新跃升,共同书写属于江财的时代新篇章。(文 杜雨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