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穿行在上饶市广信区广袤乡村,只见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如丝带般纵横交错,穿梭在青山绿水间;一片片高标准农田与特色产业园交织铺展,瓜果芬芳弥漫山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的欢声笑语、村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汇聚成了这片红土地上动人的风景。
近年来,广信区以“乡村建设塑形、乡村产业强骨、乡村治理铸魂”为路径,着力改善乡村环境面貌,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绘就了一幅“颜值”焕新、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提升“颜值” 家园焕新
走进枫岭头镇枫岭头村,平整的柏油路蜿蜒入村,路旁绿树成荫,一个个整洁的小花园清新怡人。“以往污水乱倒、蚊蝇乱飞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村子里到处干干净净,乡亲们住得可舒心啊!”村民张大爷乐呵呵地说。
告别脏乱差,拥抱洁净美。近年来,广信区按照一条环村公路、一个美丽产业、一派田园风光、一套管理机制等“四个一”思路,聚焦垃圾、污水、改厕、村容村貌四个重点,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五年行动,加快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广信区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改造农村户厕3.5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9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60%。
户户不同景,院院好风光。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程中,广信区还注重把风貌管控和乡土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打造了一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目前,全区累计整治村庄近700个、庭院近4万户,涌现出石人乡白沙洲、田墩镇山棚、五府山镇金钟山等一批“四融一共”和美乡村示范点;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300余公里,S203公路被网友誉为“最美网红生态旅游公路”,X004姜湖公路入选全省十大“最美农村公路”。
扬优成势 兴业富民
花厅镇早梨种植基地内,漫山遍野的梨树郁郁葱葱,一个个饱满的梨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这批果苗进入丰产期后,预计亩产可达1500公斤,每亩产值2万余元。”花厅镇金鸡村早梨种植户蒋诗富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已聘用7名村民进行日常管理,农忙时节用工更多,一年劳务支出30余万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广信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育了油茶、茶叶、菌菇和果蔬等一批特色产业,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区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24.49万亩、特色农业面积达134.2万亩、年总产值达54亿元;涌现规模以上农业企业8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总数位居上饶市前列。
“望仙谷景区火爆出圈后,前来游玩的游客很多。今年以来,我家的民宿营业额已超15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啦!”华坛山镇樟涧民宿村村民周干华开心地说。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广信区深入实施“全域全时全龄”旅游发展战略,打造了望仙谷、尊桥乡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加快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该区各类旅游从业人员已达8.96万名,从业人员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区。
创新治理 筑牢根基
近年来,围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广信区创新推行党员“5+N”承诺践诺管理、网格化管理等机制,深入开展“走村不落户,户户见干部”行动,搭建“E呼即办”智慧服务平台,将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乡村每个角落,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党员亮身份,服务当先锋。广信区组织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和群众需求,至少承诺5项服务事项,拓展N项特色服务,涵盖产业帮扶、困难救助和文明倡导等多个领域,并通过定期公示承诺事项、开展群众评议等,确保承诺落地见效。目前,全区党员累计承诺事项超2万件,完成率达98%。
广信区将全区村庄科学划分为1022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构建起“区—镇—村—网格”四级管理体系。网格员不仅承担着信息采集、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基础工作,还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同时,积极开展“走村不落户,户户见干部”行动,组织干部上门倾听群众意见,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借助“E呼即办”平台,快速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并实时反馈办理进度。今年以来,全区干部累计走访群众10万余户,通过“E呼即办”平台解决群众诉求1.2万件,群众满意度超95%。
“文化赶集”“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四季村晚”……广信区大力以文明乡风滋养乡村善治土壤,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最美村民”评选、组织道德讲堂和文艺汇演等活动,积极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黄宗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弛 余 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