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万名球迷的呐喊声中,一场3:2的进球大战不仅刷新赣超纪录,更书写了江西足球文化新篇章。7月20日晚,南昌八一体育场成为江西足球的激情中心。2025·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赣超)第二轮上演“昌九德比”,客场作战的九江队以3:2力克南昌队,取得联赛开门红。
赣超赛事观众热情似火
这场焦点战在32℃的酷暑中进行,却吸引了近1.6万名观众现场观赛。开赛前两小时,八一体育场外已是一片沸腾。25个特色摊位组成的“赣”好市集人声鼎沸,穿红色球衣的南昌球迷与蓝色方阵的九江球迷并肩挑选文创产品、品尝地方小吃。
德比烽火:进球大战刷新纪录 青春风暴席卷赛场
作为本轮最受关注的德比之战,南昌与九江这两支夺冠热门球队的碰撞创造了赣超开赛以来的多项纪录。整场比赛双方共打入5粒进球,是赣超首轮场均进球数的两倍有余。
赛事现场
比赛于19时30分在万众期待中打响。尽管南昌队率先开球,但九江队开场便反客为主,掌控比赛节奏。
第21分钟,九江队37号后卫殷世贤利用前场定位球机会,接队友头球摆渡后门前捅射破门,打入九江队史赣超首球。仅过12分钟,九江队62号杨晨接边路精准传中,冷静推射再下一城。下半场第52分钟,九江队26号肖子风一记贴地任意球经折射入网,将比分扩大为3:0,几乎锁定胜局。
面对0:3的绝境,平均年龄仅21岁的南昌“学生军”并未放弃。第62分钟,南昌队6号、大学生球员王宜博在右路连续突破两名防守队员,一脚劲射洞穿球门,吹响反击号角。终场前,他又制造关键点球,由队友栾鹏罚入。
大屏幕显示最终比分
最终,这场跌宕起伏的对攻战以九江VS南昌3:2定格,双方合力贡献的5粒进球,创造了赣超单场进球新纪录,也让“昌九德比”的激烈程度实至名归。
看台风景:红蓝交织的文明画卷 地域文化的深情对歌
八一体育场的看台,是当晚另一片激情澎湃的战场,更是一幅文明交融的动人画卷。
九江“蓝衫军”:“胜利属于球队,整洁留给南昌!”比赛结束,当大部分球迷还在回味精彩进球时,8、9号看台的九江“蓝衫军”们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举动——他们自发地、安静地俯身清理自己所在看台的垃圾。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加油助威的彩带……都被仔细捡起,装入随身携带的垃圾袋中。一位前来观赛的九江球迷表示:“我们赢了球,更要赢得尊重。南昌是英雄城,给了我们热情的接待和一流的场地。把看台清理干净,是我们九江球迷对对手城市、对赛事、对足球最基本的敬意。胜利属于球队,整洁留给南昌!” 这无声的行动,赢得了现场工作人员和南昌球迷的由衷掌声。
南昌“红海洋”:“英雄城的气度,就是为精彩喝彩!”尽管主队憾负,但南昌球迷展现了东道主的大气与格局。比赛过程中,“南昌必胜”与“九江加油”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当九江队打出精妙配合或进球时,不少南昌球迷也报以掌声。资深南昌球迷钟大姐说:“德比火药味浓很正常,但我们是英雄城的球迷,得有气度!九江队今天确实踢得好,尤其是那个任意球,神仙球啊!该鼓掌就得鼓掌。自家孩子(南昌队)下半场拼回来的两个球,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下次去九江客场,我们也要把文明和热情带过去。”
赛事回响:德比效应辐射全省 足球热潮持续升温
这场焦点之战的影响力远超体育场范围。九江市融媒体七大平台直播观看人数突破100万,其中仅掌中九江APP就有53万余人次在线观看,评论区被“昌九加油!”“江西足球雄起!”刷屏。
德比战的火热也带动了同轮其他场次的关注度。赣州主场与宜春的比赛吸引了36249名观众涌入赣州市全民健身中心,刷新了赣超上座纪录;景德镇主场在最后时刻顽强逼平上饶,赛后球迷久久不愿离去……一票难求成为本轮常态,官方售票小程序多次放票均在“秒级”告罄。“刷了三天才抢到一张,值了!”一位带着孩子从抚州赶来看球的父亲兴奋地说。
展望未来:德比余韵悠长 征程未有穷期
硝烟散尽,情谊留存。当八一体育场的灯光渐次熄灭,南昌球迷与九江球迷互相道别,相约下次交锋。一位南昌老球迷拍着身旁九江新结识朋友的肩膀:“小伙子,你们踢得好!下次去九江,带我去尝尝地道的萝卜饼!”九江球迷笑着回应:“一定!欢迎来九江,咱们球场见!”
7月26日(周六),赣超第三轮战鼓再擂。携德比胜利之威的九江队将回到主场,迎战首轮逼平强敌的景德镇队;而经历德比淬炼的南昌“学生军”,也将客场挑战另一支劲旅。一场“昌九德比”落幕,但它所点燃的足球激情、所展现的文明风貌、所凝聚的地域认同,已深深植入江西足球发展的土壤中,为赣超联赛乃至江西体育的未来,照亮了更广阔的前程。(文/图 汪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