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在景德镇乐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内,来自塔山街道的村民王金英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正努力适应她的新假肢。“十几年了,终于能更稳当、更舒适地走路了!”尽管步伐仍有些蹒跚,但她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这温暖的一幕,正是该中心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
1990年出生的王金英,在15岁时因高压电事故导致左腿膝关节以上截肢。她和丈夫同为残疾人,却始终坚强面对生活。夫妻二人育有两个儿子,一个13岁,一个11岁。尽管享有低保政策,但为维持家庭日常和孩子的学习开支,他们常年在浙江等地务工——丈夫从事服装加工,王金英则靠打零工补贴家用。多年来,左腿旧假肢已严重磨损,给她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乐平市残联在精准摸排筛查中了解到王金英的情况后,主动与她取得联系,将其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安排入驻该中心的专业假肢适配服务机构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全新假肢,从取样、建模到试穿、调试,该公司专业服务人员全程精心、贴心服务,确保假肢舒适度和适用性更好。
“这不仅是一次免费的辅具适配,更是一次重新点燃家庭希望的工程。我们特别关注像王金英这样的困难残疾人家庭,她们既要克服自身不便,又要承担家庭重担。通过我们的精准康复服务,从而减轻她们的生活负担,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对生活的自信”。乐平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胡乐保诚恳地说道。
而对于王金英而言,新的假肢意味着更多可能:“以前站久了就容易疲劳和痛,现在能更稳定地、更快地走路,说不定能给其带来更多工作机会和岗位。”
据悉,乐平市残联始终坚持以服务残疾人为导向,依托乐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为全市残疾人提供辅具展示体验、辅具适配、辅具共享、辅具使用指导和定期跟踪回访等一站式服务。仅今年以来,该中心已为6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免费辅具适配服务。假肢撑起的不仅是残疾人的身体,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该中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全市残疾人群体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温度与关怀。(文/图 朱定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