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国网赣州供电公司:红土地上育“青蓝”
2025-08-29 18:26:1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震寰责编:魏寒冰

  八月的赣南红土地捷报频传:在江西省“振兴杯”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技能竞赛中,国网赣州供电公司青年员工包揽个人冠亚军、斩获团队一等奖;在2025年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上,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力通信电源AI助手”从全国600余项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卓越案例奖,成为江西省人工智能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两项荣誉的背后,是国网赣州供电公司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成果。公司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注重青年员工培养,推动员工成长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新兵”如何变“强将”

  “从理论课堂的知识输入,到仿真平台的模拟演练,再到实操现场的技能检验,每一道关卡都是‘练兵场’。”青年员工伍逸群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他将自己的快速成长归功于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推行的“体系筑基+实战淬炼”培养模式。

  该模式以提升市、县两级调度专业员工能力为核心,构建贯穿员工职业生涯的“跟踪评价、分类培养、科学选用、多能应用”体系,为人才成长提供清晰路径、广阔平台和坚实保障。其中,“实战实训”成为破局关键——中心首创上下级联动的“仿真+实操”双课堂,一方面借助DTS、数据网模拟实验室等平台,突破现实场景限制,开展“典型故障+极端工况”双场景训练;另一方面组织市、县员工联合演练、技能比武,通过日常练兵提升“秒级决策”能力。

  得益于此,一批优秀人才从这支经过体系打磨、实战锤炼的队伍中涌现:2名青年员工入选省公司“青年人才培树”工程,1人牵头成立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人获省公司“青年五四奖章”,青年团队主导的科技创新项目荣获8项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并全部落地应用。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实践是国网赣州供电公司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缩影。公司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黄金、瑞金、龙南三大实训基地,推动“通关式实战培训”覆盖全专业领域,一批青年员工由入职“新兵”迅速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业务“强将”。2024年以来,公司队伍建设指标和随机抽考通过率稳居全省前列。

国网赣州供电公司:红土地上育“青蓝”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829154322

国网定南县供电公司青年员工登杆作业培训现场

  打破专业壁垒实现“跨界”成长

  “220千伏五东线C相故障,测距4公里,无人机已自检完成,正在执行自主靶向巡检。”8月25日,国网赣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专责李永的电脑屏幕上,无人机自主靶向巡检系统实时回传现场影像。“以前需要等待系统发故障、运维派工单、无人机班组出勤,整套流程耗时长。现在系统自动推送故障坐标至就近无人机,还能自主规划最优航线,故障研判效率提升至少70%。”李永指着屏幕上的巡检轨迹介绍道。

  这项填补江西省无人机自主靶向巡检空白的技术,源自一支“跨专业作战”的柔性团队。2024年4月,信通分公司员工张裕牵头,依托信通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调度、运检等多领域人才,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核心模块的开发与部署。

  近年来,国网赣州供电公司大力推行柔性团队工作模式,组建7支覆盖发展、设备、供用电等六大专业的科技创新柔性团队,吸引近120人参与。为了让创新更“接地气”,公司出台《数字化转型区域协同推进工作方案》,划分四个片区设立数字化区域经理,既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又培养数字化人才。

  “我们主动选派6名信通专业人才到其他团队担任‘数智化顾问’,吸纳县公司员工参与攻坚,既避免‘闭门造车’,又为基层培养技术骨干。”国网赣州供电公司信通分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上线的“安全生产精益管控监督平台”是公司数字化柔性攻关团队的又一力作——由市县两级信通安监、供用电、生技专业22人组成的柔性团队,历时4个月实现了生产信息研判、风险管控监督、应急指挥三大业务的数字化升级。

  目前,国网赣州供电公司信通专业已培养出省公司高级专家、赣电工匠1人,省公司青年托举人才2人,获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奖项17项。

国网赣州供电公司:红土地上育“青蓝”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829154340

国网赣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班员通过无人机靶向巡检系统开展线路巡视

  好机制撬动创新活力“开关”

  “小创新也能解决大问题!”在国网赣州供电公司,这已成为员工的普遍共识。为激发全员创新活力,公司将班组作为“五小”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的“主战场”,通过合理化建议征集、全面质量管理等载体,让一线员工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电网发展的“金钥匙”。

  2024年9月15日,国网赣州供电公司“劳模工作室联盟”首场技术交流会举行。来自调控、信通、运检等8个专业的12个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齐聚一堂,展示了“电网故障智能研判系统”“无人机巡检数据中台”等15项创新成果。此次活动还特别设置“师徒结对”环节,10名青年员工与省级技能专家签订培养协议,将“红色匠心”传承融入技术攻关。

  为让创新者无后顾之忧,国网赣州供电公司建立“领航式”创新指导体系——由党政负责人担任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专业创新,组建专家团队专项帮扶,形成“统一领导、工会牵头、部门配合、先进挂帅、职工参与、产业孵化”的协作机制,并推出“容错+激励”双重保障,让团队敢闯敢试。优秀创新小组主创人员优先推选为年度劳模、工匠,创新成果纳入评优评先加分项,真正实现“创新者有地位、有待遇、有发展”。近三年,公司累计发布QC成果31项,在国家、行业、省级评选中屡获佳绩,《提高配电自动化终端遥控成功率》项目将参加第50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ICQCC)优秀成果发布。

国网赣州供电公司:红土地上育“青蓝”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829154337

国网赣州供电公司“中国梦 劳动美”生产运动会检修试验专业技能竞赛

  从“体系化育才”到“柔性化攻坚”,从“AI成果领跑”到“全员创新热潮”,国网赣州供电公司正着力培养“能写、能做、能想、能干”的电力铁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赣州动能”。(文 刘轶群 杨臣君 伍逸群)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