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特色产业   |    热点专题    |    滚动
【焕新江西·未来可期】“赛事+”激活山水“流量”,湾里走出文旅融合新路径
2025-09-16 16:15:4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震寰责编:尹红燕

  在江西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叙事中,文旅融合正成为一抹亮丽的色彩。位于南昌市西郊的湾里管理局(以下简称“湾里”),依托“城市中央公园”的生态底蕴,以赛事为牵引、以融合为路径,积极探索“文旅体商”协同发展新模式,成功将绿水青山间的“流量”转化为发展“量”,为“焕新江西”注入了鲜活生动的实践注脚。

  9月17日,第十三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湾里站即将启幕。这场国际赛事不仅是运动员竞速的舞台,更是湾里串联资源、提振消费、展示形象的重要契机。近年来,湾里坚持“专业赛事+群众活动”双轮驱动,构建分层多元的赛事矩阵,推动体育竞技、文化旅游与商业消费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赛事为引,激活全域旅游“一池春水”

  “我们办赛,不仅仅是为了比赛,更是为了聚人气、活资源、促发展。”湾里管理局教体办副主任胡家清表示。除了环鄱赛、梅岭越野赛等专业赛事,湾里还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季”“村BA”篮球联赛、广场舞交流赛等大众活动,年均吸引参与人次超20万。赛事已成为湾里连接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观光与体验的重要纽带。

  市民李芳是广场舞比赛的忠实参与者:以前周末就是带孙子逛公园,现在能和姐妹们一起训练、比赛,生活充实多了。”赛事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逐步构建起“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的文旅节庆体系,形成持续不断的市场热度。

  业态延伸,从“赛场”到“市场”的精彩跃迁

  办赛不是终点,而是消费链的起点。湾里巧妙借助赛事人气,延伸出“赛事+市集”“赛事+农产”“赛事+夜经济”等多元业态,实现一段赛程、多方收益”。

  在见山艺术市集,手绘梅岭帆布包、非遗剪纸、植物标本画等文创产品备受青睐;手作体验区让游客在观赛之余沉浸式感受匠心与文化。梅岭镇立新村的周桂兰阿姨笑着说:“去年比赛期间摆摊卖土鸡蛋和茶叶,收入比平时翻了一倍。今年我们早早就备好了货。”赛事为农产品开辟了从田间到赛场的新销路,也成为村民增收的“快车道”。

  此外,磨盘山森林公园的露营音乐会、特色美食节等夜间活动,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推动“一日游”向“过夜游”转变,形成全天候、多场景的消费闭环。

  服务升级,“软硬兼施”提升游客体验

  人流来了,服务更要跟上。湾里以“硬设施+软服务”双提升为目标,持续推进旅游服务提质升级。

  赛道沿线设置“湾里人家”服务点,不仅提供免费开水、应急物资,还配备“赛事信息专员”,为游客提供赛程、交通、旅游等一站式咨询。狮子峰景区新增母婴室与无障碍通道,竹海明珠景区提前开放亲子乐园,细节之处尽显人文关怀。

  “湾里办”数字平台则实现了“一扫即办、一呼即应”,游客可通过手机随时反馈诉求、获取服务,政府端快速响应处理,极大提升了旅游体验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索道联动,构建“大湾里”旅游新格局

  今年,梅岭云端索道的正式开通,成为湾里推进全域旅游的关键一步。这条索道将城区与洗药湖之间的通行时间从50分钟车程压缩至17分钟。这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贯穿“山下城区—洗药湖—梅岭太平—罗亭”四大片区的旅游纽带。

  以此为基础,湾里正积极布局旅游公交专线,串联滕王阁、万寿宫等南昌标志性景点,打造“红、古、绿”三色融合的精品线路,推动湾里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从“单次观光地”升级为“多次度假优选地”。

  湾里模式,为江西文旅融合提供新范式

  湾里的实践表明,高质量发展并非一味追求“大投资、大项目”,而是要通过精准定位、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实现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以赛事为媒,湾里不仅赛出了速度与激情,更赛出了融合与效益。

  在“焕新江西”的征程中,湾里正以其独特的山水底蕴与创新魄力,织就一幅“文旅体商”共生共荣的锦绣画卷。未来,这座南昌“城市中央公园”,将继续以青山为纸、碧水为墨、赛事为笔,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江西新篇章。(文 汪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